美丽乡村成旅游新宠

25.02.2016  14:04
  这两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白马镇龚村,成了市民常常光顾的休闲度假地。今年春节期间,这里的游人更是络绎不绝。“龚村干净平坦,是钓鱼散步、喝茶聊天的好去处,很适合带着孩子老人一起来玩儿。”来自眉山市区的杨先生告诉记者。
  然而,在村民老李的印象中,几年前的龚村“垃圾满山坡、污水遍地流”,村民们将垃圾直接扔到路边或是河道。“那时候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村里,又脏又乱不说,那些臭水沟和‘垃圾山’很容易滋生病菌,村民的健康都成了问题。”而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四川省,并非个例。
  为改变这一状况,四川省在2008年启动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出台了《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建设。截至2015年5月,全省建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已达4401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3.4%。而2007年全省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仅有3874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8%。
  “现在环境好了,来玩儿的人也多了。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选择回乡创业了。开农家乐、种植果蔬都能赚钱,大家的生活越来越滋润了。”说着,老李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四川省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眉山市丹棱县龙鹄村地处丘陵地带,开创的“龙鹄模式”闻名全国。该村合理规划建设倾倒池、分类减量池和村级收集站,垃圾由县里直接转运处理。同时,创建了农村保洁清运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村民每人每月出1元钱,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确定垃圾收集和常态保洁承包人。
  德阳市罗江县则依托其平原地区的优势,探索出了“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罗江模式”,将环卫设施修建到户、环卫工具配发到组、回收站点设置到村,统一修建标准、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按生态处理方式分类处理农村垃圾。
  地处高原地区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从自然地理条件差和经济欠发达的实际出发,着力保护长江水资源涵养地,探索出了“实施三个转变,降低垃圾危害”的“阿坝模式”,即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在农区从简单焚烧到生化处理转变、在牧区从乱扔乱丢到集中清运转变、在景区从粗放处理到精细化管理转变。
  去年年底,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央农办等10部门举办的四川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会在丹棱县召开,四川省因为在设施设备、治理技术、保洁队伍、监管制度、资金保障5个方面全部达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要求,成为全国首个通过验收的省份。
  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表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根据近日公布的四川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该省将从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加强减量收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设施(设备)体系建设。同时,将推进建立财政资金主导、农民适当缴费的经费分担机制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机制。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杨心怡)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