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自治县 农民专业合作社“六化同步”提速脱贫攻坚
北川围绕产业富民战略,依托农村基层组织、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等,引导和扶持了一大批技术服务型、产销一体型、生产流通型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的服务内容、运行机制、建设规模呈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全县现有专业合作社566个,成员11499户,带动农户12348户,入社成员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5.7%,带动农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 27.6 %,农民成员占99.2%,非农民成员占总数的0.8%。
一是兴办主体多元化。北川农民合作社的发起兴办主体已经由原来单一的能人、专业大户向其它领域扩展,创办主体多元化,充分体现了社会多元参与的特点。据统计,全县农业企业牵头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约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6%,专业大户、农民技术能手牵头建立的约占89%,其他人员牵头建立的约占5 %。我县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资金主要来自龙头企业和社员股金,农业企业及其单位成员的主导作用仍然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成员占99.2%,非农民成员占总数的0.8%,体现了鲜明的农民主体特点。
二是产业种类区域化。坚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联系起来,依托产业优势,统一规划部署,对于有产业基础而没有建立合作组织的,引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于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而产业规模不大的,扶持龙头企业,支持做大产业。目前合作社主营业务已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多个领域、涵盖农副产品的储运、加工、购销等多个环节,实现了蔬菜、水果、药材、茶叶和畜牧水产等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其中:种植业217个,占38.3%,养殖业268个,占47.4%,林业38个,占6.7%,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43个,占7.6%,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14个,市级示范社8个,县级示范社4个。
三是合作领域扩大化。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继成立,农业效益明显提高,特别是通过吸引周边农民自发加入,大大推动了农民步入市场化轨道的前进步伐。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业仍然是种植业、养殖业,但合作领域向专业化服务、供销、运输、加工等方面拓展,资金投入逐渐增加,成员规模不断扩大。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一种农畜产品或一项专业化生产服务为核心的合作与联合,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与服务为主导,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一部分合作社兴办加工企业,开办直销网点,开展产品加工、营销,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一些合作社积极开展产品认证,提升品质,创建品牌,围绕品牌做大做强合作社。
四是经营服务一体化。一是组织规范培训。有计划组织培训合作社成员,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转变。今年5月,组织全县专合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代表和乡镇分管领导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专题培训,邀请市农业局和西南科技大学教授前来授课。二是打造绿色通道。严格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由县工商局开通登记注册“绿色通道”,对前来办理登记的农民实行申请、受理、审批“一站式”服务。帮助有条件的合作社做好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农产品名牌等认证工作和注册商标等。三是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税收征管部门严格按照国税总局财税要求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为合作社后续发展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
五是产品经营品牌化。合作社的产品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大路货产品,开始生产科技含量较高、增值效益较大的产品。如曲山镇石椅水果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成立并注册为羌山绿宝,注册成员30户,现已发展成员到107户。合作社以种植无公害李子、大五星枇杷、红心猕猴桃、高山梨子等为主,种植面积达2300亩,茶园450亩,年产水果250万斤,产值达450万元,仅水果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擂鼓镇吉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49户,主要从事大鲵繁殖、养殖,冷水鱼孵化、养殖等,是规模较大且体制比较完善的水产品基地之一,2017年实现产值120万元,人均增收3500元。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30件。
六是市场竞争组织化。作为农民自愿互助性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社,担负着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功能,在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身资源的组合,将产品的生产、技术、营销和分配等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产品生产质量,又提高了连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仅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获得了规模效益,而且也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竞争地位,改变了以往农民“单枪匹马闯市场”的被动局面,较好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极大地节省了各环节周转费用,为农产品降本增效奠定了基础,有效地促进了农户增收。2017年,全县合作社社员人平增收 1090 元,户均增收2300 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