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自治县“三个三”抓实帮扶工作

13.11.2018  18:56

 

北川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工作部署,把握好三个关键、处理好三个关系、推行好三种方法,抓实驻村干部队伍选派、管理、保障和激励工作,以实干推动帮扶工作见实效。

把握好三个关键。一是抓顶层。健全领导机构,成立帮扶力量协调小组,并在县委组织部成立了驻村帮扶工作指挥作战室,抽调3名专门力量,负责帮扶工作统筹协调和综合调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或工作例会,研究工作,解决问题,推动落实。乡镇、村建立工作会商制度,形成了高效运作、层层落实的指挥系统。建立县级领导包乡制度,对所包乡镇脱贫攻坚负责,与乡镇同责同究、同奖同惩。二是抓书记。分年度、季度、月份制定脱贫攻坚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狠抓乡镇党委书记、部门党组(党委书记)、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责任落实。先后约谈责任落实不到位、帮扶工作不给力的部门党组书记20余人次,并在年终党建考核上逗硬扣分。强化第一书记管理,建立业务政策对接咨询等制度13项,严格落实脱产驻村,召回第一书记1名,提拔重用24名。每年为每名贫困村第一书记安排专项工作经费5万元,非贫困村第一书记2万元,并落实了生活补助、乡镇补贴、健康体检等制度。三是抓精准。组织帮扶干部认真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情况,制定并逐条落实帮扶措施,依据全县制定的补助政策,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帮扶。建立常态化督查制度,采取重督组定期督查、县纪委抽查暗访、各乡镇交叉检查三种方式,重点督查帮扶措施制定是否精准,措施落实是否到位,发现问题当天交办,当天整改,第三天复查。

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帮扶单位和乡镇的关系。制定《脱贫攻坚责任清单》,规定了帮扶单位主要承担帮扶责任,明确了制定落实帮扶计划、定期研究联系村工作等8项职责。规定乡镇党委、政府对本乡镇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明确了贫困对象识别、培育壮大集体经济等16项职责。职责任务的清晰界定,有效避免了部门和乡镇相互“扯皮”推诿。二是处理好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的关系。第一书记是所驻村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对第一书记能力较强的村,就以第一书记为主导,统筹好各类帮扶力量;对党支部书记在当地威望较高的村,就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作用,第一书记协助。三是处理好干部帮与群众干的关系。坚持帮扶不包办,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兰辉精神,开展致富能手、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激发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办好农民夜校,为每所农民夜校落实经费3000—5000元,建立羌山夜校公众号,推行小组、指尖、田间、TV四大课堂,增强了对群众的吸引力。

推行好三种方法。一是推行结亲工作法。深入开展“结亲包万户 奔上小康路”活动,在范围上明确“两全两进”,在工作上落实“五包五会”,在效果上实现“三认三同”,包括教师、医生、国企职工在内的7000名干部职工全部行动起来,与全县近6万农户全覆盖结成亲戚,升华与群众的鱼水深情。结亲干部白天给群众种庄稼,晚上调解家庭邻里纠纷,帮助群众修房子、打扫卫生,给老年人洗头洗衣服,买上菜和肉搭伙吃饭,真正从心理上和行动上融入了农村、融入了群众。结亲工作法已成为全县干部做群众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二是推行典型示范法。在遇到困难和疑惑的时候,先在一个群众基础较好的乡镇进行试点,试点情况较好就迅速在全县进行推广。同时,及时收集推广全县帮扶部门、第一书记等帮扶工作好的经验做法。比如,在冲刺阶段,我们了解到县委办和县农业局两个帮扶单位为联系的香泉乡所有村都安排了一名科级领导干部牵头,负责帮助协调资金项目、统筹帮扶力量,效果很好,就在全县予以推广。注重群众身边的典型培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群众学有榜样、干有目标、赶有方向。三是推行补短工作法。各级帮扶干部对照脱贫标准,一户一户地排查贫困户、非贫困户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不达标问题。对能够立即解决的,帮扶干部在第一时间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乡镇;乡镇不能解决的,由包乡的县级领导召集乡镇及有关部门协调研究,解决落实;对还不能解决的,报县脱贫办,研究解决。对不符合政策法规要求或一时做不到的,做好解释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确保考核验收评估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