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乡寨主”肖琳——无私奉献百年羌寨
中国绵阳新闻网讯
本报记者 王守蕾
6年前的“5·12”大地震后,肖琳放弃了在成都的工作,到北川陈家坝乡当起“新闻官”。后来又当选为陈家坝乡最偏远的平沟村支部书记,竭尽所能,改变偏远山村的落后面貌,执着坚守,让百年羌寨燃起致富新希望,村民亲切地叫他百年羌寨的“寨主”。肖琳先后6次在中央组织部、国家农业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村官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并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上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村官“十佳村民贴心人”。
三年拍成电视纪录片
成都记者当起“乡坝新闻官”
在陈家坝乡,有一部特殊的电视纪录片《浴火重生陈家坝》,翔实地反映了该乡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历程。这部片子,是由一个人用一台摄像机花了三年的时间拍摄完成的。这个人就是肖琳。
2008年,毕业于四川传媒学院的肖琳已经是成都一家新闻单位的记者。“5·12”地震发生那天,他亲眼目睹了坠落的花盆砸中路人脑袋的惨剧,内心受到极大震撼,想到灾区群众所受的苦难,第二天就毅然辞去成都的工作,到北川陈家坝,成为一名志愿者。
那段时间,他每天不分白天黑夜,扛着陈家坝乡广播电视站的一台摄像机,背着从朋友那里借来的相机,冒着不断的余震和泥石流塌方的危险,记录下陈家坝的灾情,记录下当地干部、受灾群众与志愿者、救灾部队在那块土地上的一个个场面。
三年的时间里,肖琳一个人,用自己拍摄的资料,编辑完成了陈家坝乡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纪录片《浴火重生陈家坝》和青岛援建陈家坝纪实片,被媒体誉为“陈家坝新闻官”。
扛着摄像机“找资助”
执着坚守开启爱心接力大门
平沟村贫困女孩刘晓玲去年考上了大学正在为学费发愁时,却得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远在成都的彩虹集团决定每年资助她4000元的学费,资助她完成学业。
而这份特殊的礼物,归功于“寨主”肖琳的那台摄像机。2008年底,肖琳花了半个月时间拍摄村里单亲、孤儿以及贫困生家庭专题片《大山的呼唤》,感动了彩虹集团董事长刘荣富,联合浙江义乌的爱心人士,按照本科生每人每年5000元、专科生4000元、高中生3000元、初中生2000元、小学生1000元的标准,对村里31名贫困学生进行爱心资助,已经连续实施了5年。
也是通过这台摄像机,肖琳先后用拍摄下的画面,为乡里争取了一座爱心铁索桥,在平沟村建成6座爱心便民桥,解决了5000人汛期出行困难。“是肖琳的坚守让我感动,让我愿意一直援助这个村子。”刘荣富说。
千亩魔芋基地展雏形
百年羌寨燃起致富新希望
8月的平沟村到处绿意盎然,分散在大山的点点耕地里,硕大的叶子迎风摇曳,深藏地下的魔芋渐趋成熟。而这一片片魔芋地凝结着肖琳和村民的无数希望。
肖琳当选村支书,成为“寨主”后,如何让村里人摆脱年收入不到3000元的困境,成了肖琳心头最大的石头。经过调查研究,肖琳发现这片土地适合种植魔芋。于是就三次上门,拜访一家魔芋种植企业的老总,在村里建起魔芋种植试验园,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一亩地三四千元的纯收入,迅速撩动了村里人的致富神经。
靠山就得吃山,肖琳还认准了休闲旅游的发展路子,提出了“重走红军路、领略百年羌寨、叹观鸽子花、寻觅亿年化石”的思路,今年夏天,通过肖琳的联系,平沟村还首次接待了20余名重庆的企业家到村体验种植魔芋,吃住都在村民家,播下了旅游致富的“种子”。
点评
肖琳的选择是爱国的具体体现
放弃令人羡慕的都市工作,到偏远山区小村当“村官”,肖琳的选择,是爱国这一公民价值准则在当代年轻人身上的具体体现。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之一,爱国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和体现。肖琳不留恋繁华的城市生活,选择到封闭落后的山村工作,说明在个人利和义、前途和使命、繁华和落后、安逸和艰辛的价值取舍上,他都选择了后者。他的这种活法,在某些 “再穷也要留在北上广”、“死也要死在体制内”的人看来,实属不可理喻,却恰好反衬出肖琳的担当精神和使命感,他把爱国与爱事业有机结合了起来,这正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今天的具体体现。
什么叫爱国?不仅仅是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也不只是国难当头街头振臂高呼,爱国可以表现在爱家乡、爱人民、爱工作,包括当一个好公民。
(方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