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罗家坝遗址考古:新石器时代 川东祖先靠渔猎为生

07.12.2017  14:52

  罗家坝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年代在距今5300~4500年之间。据介绍,罗家坝遗址是嘉陵江流域目前发现的堆积最厚、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的农业作物有稻、粟、黍等,但总量很少,石器分析表明,渔猎采集经济在罗家坝遗址的生业模式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近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达州宣汉罗家坝遗址新石器时代考古再出成果。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罗家坝遗址进行了第四次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300平方米。发掘表明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厚度1.5~3米,涵盖新石器、商周、汉代三个时期,共清理了不同时期的墓葬、灰坑、沟等各类遗迹近百处,出土陶器、石器、铜器、铁器等各类小件近千件。考古人员称,新石器时期遗存的发现,是此次发掘的最大收获。

  遗址农业作物总量很少

  渔猎采集经济占重要地位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队副队长、罗家坝遗址发掘领队陈卫东介绍,新石器时期遗迹主要有灰坑和水沟。“灰坑多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保存状况较差,填土中包含有陶片、石块、兽骨、炭粒、烧土颗粒等。

  除此之外,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较少。纹饰中以素面、绳纹为主。可辨器型有花边口卷沿鼓腹罐、花边口折沿深腹罐、卷沿折腹盆、敛口钵、高领壶等,多为平底器。

  石器中磨制石器少,打制石器多。磨制石器有石斧、石镞、磨石、石砧等,其中饼状磨石的数量最多;打制石器多为燧石细石器,细石叶最多,另有石核、石片、砾石、砍砸器、小石器等。

  根据碳十四测年数据,罗家坝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年代在距今5300~4500年之间。环境土样信息分析表明,罗家坝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中晚段,气候转暖,阔叶树增多,以针阔混交林为主,林下蕨类植物茂盛,气候暖湿,罗家坝新石器时代与东周时期的缺环,可能与距今4000年前后的气候干冷事件有关。

  罗家坝遗址的农业作物有稻、粟、黍等,但总量很少,石器分析表明,渔猎采集经济在罗家坝遗址的生业模式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罗家坝遗址多学科参与式发掘,立体式地呈现了嘉陵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

  嘉陵江流域目前发现的

  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此次发掘的新石器时期堆积较为深厚,局部厚度达3米,堆积层次较多,遗迹较为丰富,出土器类较多,器型演化规律清晰,可将罗家坝新石器时期遗存分为四期。罗家坝遗址是嘉陵江流域目前发现的堆积最厚、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罗家坝,地处渠江二级支流后河左岸的一级阶地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于1999年、2003年、2007年先后三次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累计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掘表明罗家坝遗址不仅是我国目前所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巴文化遗址之一,同时还是一处十分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陈卫东说,罗家坝遗址与广元、巴中等地的新石器遗址群一起,正在逐步构建川东北地区嘉陵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此次发掘的罗家坝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无疑是出土遗物最为丰富、器物演变序列最为清晰的遗存,为认识该地区新石器晚期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资料,对构建长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格局、探讨长江上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与演进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商报记者 逯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