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美容针” 背后有玄机

27.07.2014  23:46

新华网北京7月27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孙蕾 张梦洁 荆天 李海伟)暑期是整容的高峰期,一些大学生、甚至高中生都想趁假期整容,让自己看起来更美。然而,整容手术动辄上万元的费用让人望而却步,一些人选择了通过网购和私人美容院注射美容针。这种方法靠谱吗?

美容黑色产业链:“卖药、视频、注射”一条龙

尽管“美容变毁容”事件经常见诸报端,但微整容项目依然火爆,品种五花八门的美容针剂在网络上随意销售,美白针、瘦脸针、除皱针等名目繁多。其中,最畅销的是隆鼻和隆下巴所用的玻尿酸,以及能达到瘦脸作用的肉毒素。

那么,这些针剂又是如何销售、由谁来注射呢?

记者在淘宝找到一家专门销售微整形产品的店铺,店主向记者推荐美容针剂注射辅导视频,表示“光盘的内容主要是注射鼻子、下巴,微针滚轮、徒手整形和面部埋线。”记者表示没有这方面经验,“看完以后自己就会打针了吗?”店主称“多看几遍就行”。店主还说如果自己不会打,可以拿着产品到他们推荐的医生工作室进行注射,一个部位收费500元。

在微信上,记者也发现了类似店铺。有微信号称,可以提供瘦脸针、溶脂针、美白针、玻尿酸隆鼻等多种项目。一个名为“化妆师琳琳”微信号称,长期与美容院合作,批发零售各种微整形的注射美容产品,比较畅销的一款玻尿酸1500元一针,购买后只要花100元找当地美容院帮忙注射就可以。如果自己在家注射,店主可以发教程视频。但当记者进一步询问产品来源时,店主警惕地以“你的问题太多了”结束了对话,然后将记者拉黑了。

在美容院几千元一支的玻尿酸,在网上的价格低得“可怕”。在网上搜索“玻尿酸”,针剂的价格从几百元到一两千元不等。在淘宝一家专门销售微整形产品的店铺,店主并没有直接挂出“玻尿酸针”的产品,而是在侧面用小字标明“批发针剂请和店主联系”。

记者随后联系店主,店主称该产品属于药品,不能在网上直接售卖,随后店主发来两款美容针的照片,一款据称是源自美国的一种肉毒素;另一款是名为“瑞蓝”的用来填充皱纹的透明质酸。店主称这两种针剂的价格都是1350元。

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到,瑞蓝2号的使用方法有明确规定:该产品仅限于在国家正式批准的医疗机构中由具有相关专业医师资格的人员,经生产厂家或其委托/指定机构的专业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后,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

瑞蓝中国区总代理的客服表示,瑞蓝属于医疗器械产品,为保证使用安全和可靠性,只出售给医院或有相关资质的美容机构,不针对私人出售。

那么,这些产品究竟是如何在国内公然销售的?在记者的追问下,一位淘宝店主称:“瑞蓝是直接从瑞典的瑞蓝公司进货的。

瑞蓝中国区总代理客服表示,判断瑞蓝的真伪方法有两种:一种是20多位的防伪码,一种是包装盒里面针筒上的15位跟数字相结合的防伪码,拿到这两个码向客服致电,或登录网站查询就可以判断真伪,但对于国外来源的药品无法判断。

非法“美容针”缘何屡禁不绝?

据了解,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疗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或者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目前市面上多见的“微整形”,比如肉毒素除皱瘦脸、玻尿酸注射填充等都属于医疗美容范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医疗美容属于医疗行为,必须在美容医疗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的医疗机构中进行,而生活美容机构没有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资质和条件。然而,一些没有资质的美容院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也经营起了“微整形”。

今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宣判了这样一起案件:无照经营美容院的店主唐某从网上购得假冒肉毒素的瘦脸针,通过视频自学后,就给客人注射,结果导致了一名模特的脸部变形。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崔光同介绍,公安机关现场将正在给几名顾客打瘦脸针的唐某抓获,当场缴获的瘦脸针经鉴定属于假药。

据唐某交代,她给顾客注射的美容针剂主要从网上购买,因为价格比正规美容院低很多,吸引了许多学生模特。唐某说,肉毒素分有标签和没标签两种,没标签的每瓶进价70元,她以每针千元以内的价格卖给客户;有标签的每瓶进价300元,卖给客户的售价是1000元。

崔光同介绍,仅今年上半年,朝阳法院就审理了几十起类似的“假冒药品”案件。受害者往往不知道美容针属于药品,而简单地将它等同于美容护肤品。由于使用的是假冒药品,因此消费者受到侵害后往往得不到赔偿。

上海市卫监所医疗机构执业监督科科长曹晓红说,我国医疗美容实行的是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制度,从事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有一定的资质。假如消费者随便找一个医生护士注射也存在很大风险,比如说注射部位注射剂量是否合适,不符合本人实际情况也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同时,如果这个药品来源是非正规渠道,那么质量和安全也得不到保证。

规范医疗美容市场 莫让整容变“毁容

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和《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无资质的生活美容机构或个人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医疗美容广告都属于违法行为。

曹晓红表示,目前我国对互联网上非法医疗信息的监管还存在较大难度。互联网传播快、变化快,一些网站设置者把网站服务器设置在本辖区以外,甚至设置到国外,这就给监管带来很大难度。

曹晓红说,上海正在加大对非法医疗美容的查处力度,一方面对网站、微博、微信这些可能会发布医疗美容不正当信息的媒体加强监测,及时发现违法线索;另一方面,每年都对医疗美容开展监督执法检查,特别是在暑期里开展一些集中整治工作。同时,还会对查处的违法的医疗美容典型案件在媒体上予以曝光,对社会起到警示作用。

一名医疗美容业内人士称,杜绝无证医疗美容,远离非法美容针的侵害,还要靠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擦亮眼睛,切不要被非法商家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