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的冷思考:事件类热词最长寿命52天

16.01.2014  09:53

高中生小北在短短几天内亲历了网络的热和冷。2013年12月9日,她的一条求助微博在9个小时内获得了10万转发:她哄骗挑食的妹妹说吃青菜就可以防治雾霾,没想到妹妹要百度找答案,希望大家在妹妹的百度提问里回答青菜,不要戳穿这个善意的谎言。几乎一夜之间,在有关“雾霾”的问题下,都有各行各业的网友“神回复”:吃青菜吧。理由从“叶绿素”到“神明附体”,花样百出。“吃青菜”这个普普普通的短语跃居热门话题排行榜前三。

网络词语被公众甚至媒体追捧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过去的一年,我们的情绪表达有了“我伙呆”、“何弃疗”、“喜大普奔”等词语的帮助,“中国大妈”、“土豪”以群像的姿态从各类话题现象里走出来。“1314”交替,有人思考热词背后的文化现象,有人剖析热词蕴含的情感冲突。喧嚣过去,新词登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文化研究学者吴靖说:“经过一阵子,一批热词消失了,新一批出现,这是因为热词背后的议题消失了,有新的议题出现了,还是说旧的议题一直存在,只不过是大家在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命名它,而且在不断遗忘之前的名字?

网络热词的寿命有多长

一个事件类热词的最长寿命是52天。

这是钱兵通过对百度事件类热词的模型分析发现的。2012年,钱兵在一家数据公司做分析工作。因为纯粹的兴趣,他开始着手热词热度及周期的研究。

网上一个IP的一次搜索,热度为1。一个热词的热度会在开始的十几天内由零陡然达到5000左右,在高点又迅速回落,低缓延伸数十天。钱兵得出的最终周期预测曲线看起来是一个锋利的锐角,拖着一条临终病人心电图似的平尾巴。

嫦娥登月”、“三中全会”这样的时事政治事件周期最长,差不多有52天。自然类事件如“某地雾霾”通常持续17天左右,但是平均热度较高,且会在出现的最开始几天就达到高峰。不痛不痒的娱乐八卦,预测盛衰21天,平均热度也仅4800左右。很多时候,未等影响扩散,新一轮已经开始了。

吴靖认为,新创造的词语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沉积,才能让大家有机会来在日常生活里使用,“对这个词语的含义达成共识,从而在共同的议题里,这样才能进入社会的记忆里”。当然,这个“一定时间”因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各有标准。2013年网络流行词语里有个词——“累觉不爱”。这个词的意思是“很累,感觉不会再爱了”,被网友广泛应用于各种表达无奈、疲惫或者对不认同的人事不愿评价的场合,多带有调侃意味。这个词的来源在2013年终盘点时才被再次提起。原来是豆瓣上一个小男生描述自己多段“感情经历”的文章里的句子。实际上,再往远处看,2011年已经有热词抒发了类似的感情,也源于宣称“看到会流泪”,常见于人人网等社交平台的情感文章。这个词就是“伤不起”。如今,这个词已经很难见到了。

也就是说,在一个更长的时段里,这些湍流里的词语“并没有进入正规的历史叙事”里,没有被浪潮拍打上岸,成为一个时代的鹦鹉螺,而是沉寂在了网络海洋的万顷波涛之下。

网络热词的冷思考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志安在网上拥有15万粉丝。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网络热词是包含着网友对社会现状的思索的,比如去年火起来的“土豪”是对富有却缺乏文化素质者的戏谑,这样的思索能够带来公共讨论。然而,网络传播本身具有娱乐化的倾向,这样的讨论很可能停留在一个很表层的阶段,难以形成议题。热词的转瞬即逝更是加剧了这种趋势。

人对于社会的记忆实际上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会对处理当下的事件有所影响。”吴靖说,“当注意力不再集中在议题本身时,词语蕴含的社会矛盾和社会情绪没有被认真地思考。没有承载社会记忆,无法凝聚社会认同。话题的讨论和关注不够深入,达不到公共讨论的标准就消失了。

钱兵的研究里,传统媒体与网络社区亲密地共生着:每1000次新闻报道或宣传,平均可延长热词周期两天。并且,媒体报道对负面的热词衰退期的影响尤为明显。每10次的报道就可以延长热词周期2.3天,但当报道数量达到1000以上时,对负面热词的衰退期延长作用几乎没有了。

一段时间以来,唱衰传统媒体的声音不绝于耳,网络显得像一个入侵者。但在吴靖看来,网络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不过是对其市场的冲击,它并没有创造一种超越前者的故事逻辑。“网络越来越像大众传媒了。”吴靖感叹道。

原来以为网络带来新的传播模式是一种创新的突破大众传媒的模式,即突破专家、精英和资本来垄断的文化传播,可以让草根参与到传播故事中。”吴靖说,“但这个潜力和可能性越来越小。

她解释说:“自由表达的权力并不是传播权。人人都可以自由表达,但这种表达并不一定是有效果的。比方在微博上,你可以传达任何你传达的内容。但是缺少有质量的粉丝,表达了也没有人转,没人关注。而韩寒一条逗号的微博,就可以获得上万转发。传播权和内容是割裂的,获得传播权的不一定有实质的内容:有重要的内容不一定获得传播权。这是很多问题的根本,包括新词。

吴靖认为,网络热词的民间生产被网络放大,营销商家、媒体机构以及任何有宣传和营销意图都可以参与其中,享用利益。消费者的好奇在被不断推动:不断地去关注更新的事物,关注时间则一短再短。

在张志安看来,网络热词可以同时具有公共性和商业性;网络可以同时容纳商业力量和草根声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可以具备同样的商业逻辑,这并不矛盾。

网络热词中的泪与笑

对“吃青菜”热词里的小北来说:不经意间营造出来的热词成为过去,但在热词漩涡里的自己还要继续生活。

因为在动漫相关的网络社区的活跃,小北的微博页面不乏陌生人的关注。但是10万人的热度还是让她吓了一跳。她微博右上方不断的有显示“关注”、“转发”或“评论”的提示蹦出来,自己本能地不断去点,却怎么也点不完。

关注在逐渐平息。她发布了姐妹俩亲亲密密的拉手照,向帮助自己的陌生网友道谢。很快有网络媒体翻出了她的自拍照,接着被平面媒体转载。逐渐开始有声音到她的页面质疑:这是话题炒作么?你想红吧。同时,真有商家找到她,希望她能在自己的微博上做一些宣传,她略有些惊恐地拒绝了。12月14日,她发微博说;“不要再叫我‘青菜哥’或‘青菜姐’啦。”然而,事态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身边有不熟悉的校友开始怀疑她故意博取知名度,更多陌生人开始关注她的一言一行,并在她的页面进行负面的评价。天涯等论坛上,有关她的帖子已经建成“高楼”。她躲在自己的房间默默地刷了一天微博,终于忍不住大哭了一场。又过了一段时间,她开始“自卫”,在微博上公布和网友私信冲突的截屏。再过了一段时间,连这样的对峙也少见了,她暴增的粉丝数有所回落,评论和转发数量却也稳定在一个较以前更高的水平上了。

新年到来,“青菜”的是是非非逐渐被遗忘了。小北也还是那个普通高中女生,不太穿裙子,最喜欢动漫“二次元”,相信星座,坐在教室第一排与每周一次的考试斗争,愿望是“做个学霸”,却也会一不小心晚睡而懊恼。

她的那条热词微博的传播路径在分析工具里看起来,像一朵小星云,最中心是自己,内里是她所熟悉的朋友,转发带动转发形成螺旋状的引爆。构成这个星云10万个声音里,99%是没有认证的普通网友。

这只是无数朵星云中的一只,小北也仅仅是无数人中的一个。王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