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走在钢丝上的P2P网络借贷

21.06.2014  19:32

新华网北京6月21日电(记者王宗凯)P2P,近年来在全球成为互联网金融热词,如今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与之相伴,这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金融创新业务的风险也愈发引人关注。

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不知道一个行业该如何运作,一般只需看看同行们怎么做就可以了。但在P2P网络借贷行业,业界通行的做法也可能是违法的。”安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新锐日前在一个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说,“金融犯罪,如果存在欺诈行为且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最严重可判处死刑!

一年来,互联网企业在金融领域大胆试水,掀起了大众理财的新一轮高潮。去年以来,P2P行业呈现蓬勃发展势头。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末,全国范围内活跃的P2P借贷平台已超过350家,累计交易额超过600亿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写入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随着余额宝一夜成名,各种“宝字辈”理财产品扎推涌现,同时P2P网络借贷平台迅猛发展,众筹融资平台纷纷起步,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业态开始各具雏形,互联网与金融服务正在深度融合。

互联网金融崛起符合网络时代“小而微”的融资潮流。中国银行业协会系统服务部主任赵成刚在论坛上表示,P2P网络借贷这种致力于网上个人对个人借贷的模式,其背景恰恰就是正规金融机构一直忽视中小企业与民间融资需求。

但P2P网络借贷要想健康发展,创新就不能突破监管红线。王新锐说:“我发现不少做P2P平台的创业者过去是做团购网站的。团购创业失败可以东山再起,金融行业可没那么简单。

业内专家认为,平台搭建者要拎清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所建平台是信息平台,而不是信用平台。P2P平台的本质是信息中介,不是金融机构,不承担与借贷交易有关的信用风险,利润不是来自对风险承担的补偿,而是来自向投资人和借款人提供的服务,包括促成借贷交易、风险定价和贷款清收等。

但中国老百姓习惯了“刚性兑付”,投资P2P还是存款赚利息的心态。为了吸引投资,一些P2P平台主动承担起风险担保责任,将部分收入划入风险储备池。这种做法就意味着P2P平台扮演了金融机构的角色,意味着需要接受严格的金融监管,就必须遵循与银行资产损失准备金类似的监管标准,确保风险储备池具有足够的风险吸收能力。银行卡检测中心经理张春泽认为,平台未经许可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却未受到相应的监管,其担保经营行为已触碰法律边界,“平台如果有先吸收存款再发放贷款的行为,则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第二,互联网金融玩的是大数据,P2P对借贷风险的定价取决于对上下游企业经营情况的数据挖掘与分析。然而,如今近千家P2P平台几乎没有一家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在2013年超过70家P2P平台发生风险甚至诈骗、跑路的事件中,除缺乏金融业务专长和存在道德风险以外,缺乏大数据来构建风控平台也是重要因素。

同时,由于中国不具备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线上信息不足以满足信用评估需求,必须通过线下调查确定个人资信水平,防止不法分子进行交易欺诈、融资诈骗和违规套现等活动。

第三,平台资金要与客户资金严格分离,客户资金交由第三方账户管理,从根本上杜绝平台挪用客户资金的可能性。据在P2P领域处于国内前沿的联动优势公司下属的联动电商产品总监刘晓东介绍,联动优势是中国移动、中国银联的合资公司,针对平台资金与客户资金分离的需求,提供资金托管账户服务,让投资人掌握资金转移主动权,没有客户身份的双重验证,账户无法进行充值、预授权、提现和查询等操作。

未来,P2P网络借贷是否会从钢丝上跌落,还要看其运营模式与法律政策是否相符。任何一种金融创新,一旦突破了法律红线,遭殃的不仅是投资者,整个行业甚至全球经济都会被受到波及。因此,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是为题中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