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规模超7亿日均“粘屏”3.8小时

04.08.2016  20:10

  本报制图/卢浩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透视——

  3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农村网民1.91亿,手机网民规模6.56亿,人均周上网时长26.5小时……一系列数据,从不同侧面透视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新成果、新趋势、新动向。

  互联网城乡普及率仍有差距

  从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3年后的1997年起,CNNIC就开始统计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998年之后形成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的惯例。一年两次的报告,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2005年6月底,上网用户总人数为10300万人,首次破亿;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34.3%,三分之一国人接入互联网;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国人接入互联网。

  此次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13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1.7%,较2015年底提升1.3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9%,规模为1.91亿。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5.6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仍然较大。

  报告调查认为,“不会上网”和“不愿上网”仍是农村人口上网的主要障碍,68.0%的农村非网民因为“不懂电脑/网络”不上网,认为“不需要/不感兴趣”的农村非网民比例为10.9%。

  手机功能改变催生“低头族”

  手机超越传统PC终端成为国人上网主要方式的时间是2014年。根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使用率(80.9%)。

  此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整体网民规模的近四分之一。

  手机从通话工具成为上网终端,手机上网催生的“低头族”,随时随地碎片化上网时间的不断累加,也让国人的上网时长不断增加。报告调查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6.5小时,比2015年提高0.3小时。这相当于7.1亿网民,平均每人每天上3.8小时的网。

  而这些“粘屏”数据中,年轻人无疑作出了最大“贡献”。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其次是30-39岁和10-19岁的群体,分别占比24.2%、20.1%。

  报告数据显示,随着智能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电视作为家庭网络设备的娱乐功能进一步显现,国人使用电视上网的比例为21.1%,较2015年底增长了3.2个百分点。

  国人手机上网最常干五件事

  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保持稳健发展,除网络游戏及论坛/BBS外,其他应用用户规模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手机端大部分应用均保持快速增长。

  从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民各类手机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来看,手机即时通信 (包括微信和QQ等)的用户规模最大,达6.03亿人,使用率高达91.9%,紧随其后的是手机网络新闻 (用户规模5.18亿、使用率78.9%),手机搜索 (用户规模5.24亿、使用率79.8%),手机网络音乐(用户规模4.43亿、使用率67.6%)、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4.40亿、使用率67.1%),以及手机网上支付、手机网络购物、手机网络游戏、手机网上银行、手机网络文学等。手机上网最经常干的五件事就是:即时通信、看新闻,搜索相关信息、听音乐、看视频。

  报告分析称:“随着城市人群互联网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个性化配送服务消费习惯的逐步养成,以及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网上外卖服务需求将急速扩张。”

  新华社记者 朱基钗 高亢 刘硕

  (据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