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报道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家访手记

26.11.2014  12:49

  2014年11月18日,中国青年网之西部计划专题栏里刊载了我校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写的一篇题为“用爱治疗山区贫困生受伤心灵”的家访手记。文章讲述了支教团成员在茂县八一中学开展家访活动的经历与感悟。作者文笔清新质朴,情感真挚,事迹感人,现将该文转载于此。——编者

家访手记:用爱治疗山区贫困生受伤心灵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茂县贫困学生家庭现状,帮助贫困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促进贫困学生家庭健康发展,四川师范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计划于2014年11月7日-8日对茂县贫困学生家庭进行家访。

  7号上午,我们支教团一行六人从八一中学出发,前往大山深处,对七一民族中学的贫困学生刘安华进行家访。


参加家访的四川师范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茂县地处青藏高原向川西平原过渡地带,高山耸峙、峰峦叠嶂、河谷深邃、悬崖壁立,且进入十一月以来,持续降温,寒风凛冽,这些注定了我们家访之路必然艰难。车子随着窄窄的山路蜿蜒进了大山深处,泥泞而颠簸的的土路上布满了砂砾,被轮胎扬起,打在车窗上哗哗作响,而车里的我们也早已经被晃的东倒西歪了。好在大家说说笑笑的,很快到达了位于茂县光明镇中心村三组第一个学生刘安华的家。

  刘安华在茂县中学读高一,在校表现优秀,在家懂事听话。爷爷今年73岁,奶奶也近七旬,劳动能力有限;母亲是文盲,不识字也不会算账,现在患有严重的妇科病,精神状态极差;父亲患先天性软骨病,身材矮小,额头下凹,几乎丧失劳动能力,所以很难找到固定工作;学生弟弟,今年上初三,他不仅遗传了父亲的软骨病,而且智力明显低于正常孩子,现在还数不清100以内的数,也不会算十以内的加减乘除。家庭整个经济状况极差,都靠平时捡些废纸、塑料瓶来卖,年收入不足3000元,家里很多电器都是捡来的废品。家庭的唯一希望,便是刘安华能考上大学,早一天出人头地,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聊着已是正午,刘安华家人极力邀请老师一起吃顿便饭。一家人在厨房忙活起来,豆腐现磨,从地里择了新鲜的豆角和茄子清炒,平时舍不得吃的腊肉也炒上一盘,一桌子摆得满满当当。奶奶招呼老师们入座,热情地给大家碗里夹菜,我们尝了尝这包含爱意的饭菜,都赞不绝口。这样的一桌晚饭,大概是这个家庭最丰盛的招待了。

  吃过晚饭,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不得不告别刘家人。全家人都站起来送客,我们婉拒,但他们坚持一直走到了山下公路边,陪着我们在寒风中等车,直到我们坐上车,都驶出几十米,他们才转身回去。


志愿者在家访结束后与学生杨海洋一家合影

  第二天一早,我们又乘车前往永和乡纳普村学生杨海洋的家。杨海洋是茂县八一中学李诗滢班里的学生,在校表现很好,成绩名列前茅,当我们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后,一致决定把她定为本次的家访对象。

  我们乘坐的农村客运车,往山里开了一个多小时,在山路的尽头停了下来,我们只能步行前进。山高路滑,空气稀薄,寒风凛冽,我们边走边歇,终于到达了位于山顶的杨海洋家。农舍破旧简陋,却明亮整洁,屋内墙壁发霉、裂口,杨海洋的奖状是唯一的装点。杨父杨母热情地招呼我们到客厅坐下,环顾四周,水泥地面还留着扫把扫过的痕迹,唯一的家电——一台旧电视也擦拭得一尘不染,桌子上摆满了瓜子花生和水果,立即感受到家长对此次家访的重视,对我们老师的尊重。 

在聊天中,我们发现杨家的困难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杨海洋父亲罹患了鼻癌和淋巴癌,因为负担不起医药费已经被迫放弃治疗,现在癌细胞已经扩散到眼部,影响了左眼视力,时常剧痛难忍,只能靠止痛药暂时缓解,基本丧失了劳动力;杨海洋本人也被查出患有白癜风,每天都要吃药;海洋弟弟念五年级,近两年不明原因严重脱发,还未到医院检查。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是杨海洋母亲,而杨母年前才因肿瘤接受了手术,身体并未恢复,却不得不撑起一个家。土地贫瘠,加上劳动力欠缺,种的花椒树枯死了近一半,产量大跌,家庭年收入不足万元,还欠着十多万外债。亲戚冷眼旁观,又享受不到国家政策,家里生活压力巨大,每个家庭成员的病也都得不到治疗。杨母几度哽咽,我们只能劝慰她,会熬过去,并夸赞杨海洋的懂事优秀,小小年纪就能有吃苦耐劳、顽强拼搏、不甘落后的精神,贫困的家境并没有影响她的学业,却成为她奋进的动力。杨父杨母表示,自己再苦再累也会先给娃娃看病,尽力供娃娃读书,希望他们健康长大,通过读书来改善家庭的状况,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怜天下父母心!

  随后我们去了同村的朱燕同学的家,她也是第十六届支教团成员李诗滢的学生。由于没有找到联系方式,就没能预先通知他们,看见我们突然到访,朱燕高兴地一下子扑到李诗滢怀里。朱燕父亲停下手中的活,招呼我们到屋内烤火。通过沟通我们了解到,家里每个人都还很健康,家中有土地五六亩,主要产李子和海椒。但家里也有一些困难,今年李子和海椒的市场都不好,收入大打折扣;家里有两个孩子正在读书,学费和生活费开支很多;父亲虽然是木匠,但现在在家里也很难挣到钱了,所以每年过了农忙时节会外出务工一段时间。从整体情况看,这个家庭虽然没有多少积蓄,但是家庭成员身体健康,劳动力足够,在我们走访到的家庭中算比较好的一个了,朱燕和姐姐应该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我们很欣慰。

  让我们感触很深的还有家访的一个叫陈旭东的七年级男生的家庭。得知他家位于永和乡细口村二组,司机连连摆手,说太远,路又险,不愿去,好说歹说才成行。道路状况差得超出我们的想象,危险程度更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车身一侧是深深的悬崖,另一侧则几乎是擦着土坡,盘山路又多是一百八十度的回弯,到达目的地时,我们的手心里都捏着冷汗。陈旭东和父亲站在门口,两人衣衫破旧,骨瘦形销,父亲抱歉道,家里太简陋,没有能招待老师坐下来说话的地方,我们表示没有关系,于是谈话在门口开始了。如果没有来家访,我真的难以想象平日里乖巧干净的孩子的家庭是这样的。陈旭东的母亲去年换上尿毒症,家里借了大量外债给母亲看病,但还是没能挽留住她的生命;父亲右脚残疾,听力极差,不能干重活,也不能外出务工补贴家用,山上的两亩土地是唯一的收入来源。家里的贫困,让陈旭东有些营养不良,身形比其他小孩更加瘦小,但也使他内心更加强大,心智更加成熟,性格也更坚韧。  其他学生吃得怨声载道的营养餐,被旭东拿到父亲面前夸赞不已;一个月五十的零花钱,用掉来回路费二十,剩下三十他能一分不花全部带回来。这个十三岁男孩的懂事让老师们说不出的心酸。


志愿者与学生杨芳的家人在交谈

  八一中学七年级三班的学生杨芳也是本次的家访对象之一,她的父亲于2011年去世,杨芳现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哥哥在郫县读初三,母亲自一年前改嫁到山东后,很少与杨芳联系,两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她也再没出过一分钱。全家的生活费、小孩的学费、老两口的医药费都指望着杨芳爷爷微薄的退休工资。在与杨芳奶奶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杨芳是一个极其乖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平时住校,周末放假住在大伯家,她乡下家里已经没有人,所以很久没回去了。  我们跟她家人聊天时,这个平时就文静的小女孩一直低头坐在旁边,回答问题也很简短。我们也不再说话,或许此时此刻,沉默才是最好的语言。

  告别杨芳家庭,我们又去到下一家。蒋博彦是茂县八一中学七年级六班的一名学生,家住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坪头村波西组。蒋博彦的母亲已去世,哥哥蒋科彦在茂县七一民族中学上初三,父亲在超市打工,家里只剩年过七旬的两位老人。家庭收入来源是父亲打工的两千多工资和爷爷卖菜卖水果的钱。说到蒋博彦很小失去母亲的情形,蒋家奶奶的眼里泛出怜惜的泪花,并表示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要供兄弟俩读书。小径深处的平房是蒋博彦温暖的家,也是他奋发的动力,他在校表现良好,遵守纪律,成绩优异,周末回家也常常帮助奶奶种树做家务。蒋家父亲憨厚老实,奶奶和蔼可亲,客厅中悬挂的几幅图画作品和手写的毛笔字家谱,都是出自蒋爷爷之手,我们觉得正是这样和谐文雅的家庭环境赋予了蒋博彦营造了良好的家教。


李霞的父亲

  下午我们来到了当天计划走访的最后一个家庭,学生李霞在八一中学八年级十班就读,父亲已瘫痪在家九年了,哥哥在外务零工,现在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为母亲在家种地以及打零工。全家住在位于下南庄地震后统一修建的羌族民居,屋里光亮整洁,墙壁上挂有刺绣的八骏图与具有羌族特色的花朵,都出自勤劳的李霞母亲之手。母亲拿出自家种的葡萄迎接我们的到来,李霞父亲自己推着轮椅进屋,邀请我们坐下喝茶,还与我们亲切地聊起来。我们才得知,李霞父亲年轻时就外出务工,走南闯北习得一身好手艺,李霞很好地遗传了父亲的聪明,成绩优秀,母亲贤惠善良,把家里一切料理得妥妥当当。但九年前的一场意外让幸福戛然而止,父亲不慎从外地建筑工地上摔下来,导致下身瘫痪,此后就一直在家中静养,所以家中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母亲的身上,主要经济来源就是母亲种地卖菜和每年果树出产时卖些果子。

  此次家访活动,大家的内心都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成员们上传在空间和朋友圈的照片收到很多同学的回复,纷纷提出要帮助这些孩子,我们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但对学生的资助我们必须谨慎,不能让爱心廉价支付,也不能让学生的心灵受伤。所以这些同学们的资助请求,我们都暂时婉拒了,但支教团会一直努力改善学生贫困现状。

  作为支教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授业解惑,但我们会尽全力在空余时间帮助这些孩子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虽然只是杯水车薪,至少也能提供一些温暖,至少可以带给他们希望;虽然一个支教人的作用有限,但我们会一直行动,希望能影响到身边的朋友从而影响到更多的人。

  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眼泪变成雨水就能落下来,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四川师范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茂县服务队)

  (原文来源网址: http://xibu.youth.cn/yw/201411/t20141118_6068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