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电影票价纳入规范 低价票时代或终结?
新规出台,网售电影票价看涨?
第三方售票平台已成为观影族选择网购电影票的重要渠道之一,以享受“互联网+电影”带来的福利。
来自市场研究公司易观国际的统计数据证明了这一现象,2015年第一季度内地电影票房总和达到95.84亿元,在线票务的市场份额已达63.42%,在线电影票务销售额较去年年底增长了38.47%。同时,全国至少80%的影院支持线上售票,专注于电影票务的运营平台也超过了40家。
家住武汉的陈女士说:“白菜价的电影票越来越多,一些热映影片只需9.9元就能一睹为快,还可以提前预订位置,何苦要去电影院排队买票?”
“为做好前期宣传,片方往往会投资大量资金对票价进行补贴,以吸引观影人群、扩大影响力。”广西华娱国际影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水康说,低票价的出现涉及电影发行环节的多个方面,包括投资方、院线影院、票务电商、合作商家等。有些票务电商也会和影院合作,推出低价电影票来提高关注度、增加用户粘性,有的商家也投钱补贴,和影院等协商降低票价,来做品牌宣传。
然而,近日出台的《电影票务营销销售规范》或将改变既定局面,新规要求票务电商正式纳入规范,制片、发行、院线、影院需签订影片发行放映合同,相关方需在合同中明确协议票价,集体票价相关方可根据市场供需和经营成本协确定。电商等代销机构可积极开展促销活动,但电影票零售价、活动票价不得低于发行放映合同中的协议票价,影片促销活动中的折扣部分由促销方按协议票价补齐,超过协议票价的按实际票价结算。
新规一出,引发一片担忧,是否从此告别低价票时代?不少影迷表示:“低价票也是电商贴钱,他们会把钱补给电影院,电商乐意贴钱,影迷得实惠,不是挺好吗?”
“互联网+”搅和 票务电商市场面临调整?
近年来,“互联网+”对电影行业尤其是票务市场的影响日趋深入,票务电商大打价格战,通过促销和在线选座等方式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屡见不鲜,传统购票模式逐步瓦解。
记者在时光网、豆瓣网以及部分团购网站检索发现,目前,正在上映的电影网售票价并不高,一些场次电影折扣比较吸引人,以100元/张的原票价为例,不少网购价格低至30元左右。
移动互联网行业第三方研究机构艾媒咨询集团董事长张毅分析,这次规范强调销售票价不能低于协议价,给互联网企业留下的操作空间依然很大。这对于电商的影响可能很小,虽然表面票价或将提升,但互联网票务公司仍可通过积分或现金券等优惠形式来补贴消费者,这样一来,消费者依然可以享受实惠。
对于观众来说,电商的经济性和便捷性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观影体验的提升。但业内人士透露,这种变化带给影院的更多是“纠结”:一边是低价博取高上座率,一边是“好价钱”在扣除成本后的更多收益。
早在6月份,中影股份、华夏电影、博纳影业、光线、乐视等发行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就参与讨论了《电影票务营销销售规范》草案,与会人员希望尽快出台规范,对电影各环节的经营行为加以规范,保证电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张毅等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电商“票价补贴”势头迅猛,确实影响了影片的发行销售。而电商渠道并不归电影行业监管,导致电影行业面对规范的新兴销售渠道束手无策。此次规范出台,有助于保证院线的利益,反映出行业对于规范票务营销市场的态度。
事实上,在烧钱、补贴来争取用户抢夺市场的同时,目前不少票务电商网站已开始逐步寻求多样化的发展路径,拓展利益链,参与电影的制作、发行以及进入衍生品市场。据百度糯米相关负责人介绍,百度已投资了作为发行方的华策影视,接下来,百度有望率先完成从IP→制片→发行→院线/影院的行业上下游全布局。
市场亟需规范,公众诉求也宜考量
如今,在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电影销售市场中,的确存在恶性竞争,需要出台更详细的政策法规来规范互联网销售的市场。
“随着‘互联网+电影’的发展,无论是片方、发行方,还是影院、电商售票平台,都会更加注重网络在营销方面的作用。”梁水康表示,在当前背景下,出台规范约束市场行为,有利于避免恶性竞争,促进电影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也要着眼长远,将公众诉求等纳入考量,合理进行市场布局。“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丰富,观影选择日益多样化,鉴赏能力也逐步提高,不论价高或价低,如果观众觉得不划算,自然也不会买账。”一位业内人士直言。
张毅等人建议,针对部分电商的低价策略导致影院的投资回报缺乏保障的问题,为更好地推动行业稳定发展,可形成一定的价格指导策略,避免盲目的低价销售。而对于电商进入电影界的行为,电影人要保持宽容的态度。
此外,有专家表示,未来相关行业人士在遵守市场规则的基础上,需要在升级服务和提升体验方面下足功夫,提升广大观众的满意度,为电影行业发展培育更加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