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小微融资大有可为

13.11.2013  11:45
核心提示:70%的个体户和55%的中小企业主无法从银行得到贷款,小微企融资难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70%的个体户和55%的中小企业主无法从银行得到贷款,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仍是整个金融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在“草根”出身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眼里,这个“草根”市场充满了十分的诱惑。

      日前,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协会和融360研究院联合发布《2013中国信贷搜索现状》。报告显示,每月经营流水在5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是经营贷款的主要群体,占比高达62%。而这当中仅有17%的申请企业明确符合银行资质要求。不过,研究发现,小微企业在经营逐步稳定之后,贷款资质符合率也随之提高。数据显示,每月流水5-10万元的企业资质符合率上升到63%;10万元及以上的则超过66%。

      就地域划分,华南地区的小微企业贷款“饥渴”程度远远大于华北和西北地区。融360研究分析指出,华南地区城市经济起步较早,民营经济发达,小微企业众多;与此同时,国有银行基层网点撤并,贷款权限上收,金融服务将重点转移出贷款业务,改以吸收存款为主。

      不难发现,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中,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对象和需求主体存在着制度性错位、信贷工具结构性错位等诸多问题。金融机构供给和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导致金融服务在数量上供给不足和效率低下。融资渠道狭窄,则使得小微企业对银行融资的依赖程度保持在高水准,但信息资源不对称和信用风险,又成了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重要障碍。

      在银行风险控制和成本管理面前,任何支持小微企业的口号都显得特别苍白无力。融360研究院调研发现,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强烈,且有愿意支付较高成本的趋势,这对金融机构将是不错的利润点。但是,小微企业普遍抵押能力差,加上经营的高风险以及资金管理缺乏规范性,使得大量小微企业止步于银行严格的风控条件前。比如,银行普遍要求申请人有厂房、住宅、商铺等抵押物,要求有一定的经营年限以及本地户口等。

      然而,今年“爆红”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依赖互联网的开放平台,凭借支付快捷、资金配置效率高、交易成本低等优势,迅速吸引了一批小微企业主的目光。阿里巴巴[微博]、京东、苏宁为代表的电商巨头先后成立自有金融贷款公司,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在控制互联网金融风险上比银行更具有信息获取优势。

      在互联网企业金融化的冲击下,传统的银行也已经开始反思“傍大款”的盈利模式,改变以往“高上大”的定位,纷纷推出小微金融互联网服务战略。10月中旬,招商银行上线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小企业e家”投融业务,利用互联网做中间平台,建立投资者与融资者P2P的网贷款。融360CEO叶大清认为,银行业的改变,在目前中央要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导向下,显得格外可贵。

      据了解,目前传统银行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正积极创新设计出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同时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时间急、金额少、频率高”特点,银行机构也在努力提升审贷效率,而且愿意将产品放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客户的精准开发,消除信息不对称。

      “在互联网企业抢占金融市场的压力下,传统银行利用好互联网平台认真开发小微融资业务,其竞争优势依旧明显。”叶大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