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什么教什么 “农民夜校”按需授课

09.01.2017  17:21

 

□记者 任云
    我省所有贫困村目前已基本实现“农民夜校”全覆盖,按照计划,今年1月底,“农民夜校”将开进我省所有行政村。“农民夜校”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日前,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工委下发《四川省“农民夜校”教育培训大纲(试行)》,给出了解答。
教什么?
三大科目五大内容
根据大纲要求,“农民夜校”课程分为公共科目、基础科目和专题科目。公共科目主要是应知应会的普适性知识。基础科目主要是文化科学等基础性知识。专题科目主要是某一领域的政策、法规、技能等专项知识。
    教学内容丰富,涵盖时事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技能、文明新风、文化科普等五个方面。
    其中,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法治基础知识、涉农常用法律法规、乡村治理等内容。贫困地区重点结合 “五个一批”行动计划,组织贫困群众分类学习相应法律法规;经济发达地区要突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外出务工人口较多地区要突出劳动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技术技能方面,主要教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技能。贫困地区要根据脱贫规划,突出脱贫致富方面的技术技能;外出务工人口较多的地区,要突出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方面的技术技能;高原地区要突出传统工艺、特色种养等方面的技术技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要突出现代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技能;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要突出发展乡村旅游相关的技术技能。
怎么教?
增加网络教学外出务工也能学
    “农民夜校”教学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课堂教学主要通过集中讲解、分片学习、分组讨论等方法授课答疑,适当结合典型宣讲、文体娱乐等活动。现场教学主要通过现场演示、实践操作、实地体验等方式,帮助群众更加直观地掌握讲授知识。网络教学主要依托远程教育站点、互联网络、数字电视、智能终端等平台,满足农民群众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外出务工农民学习需要。原则上,每所夜校每月开展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学时。

        对教学效果如何评估?大纲要求建立健全教学培训工作台账,对教学组织实行全程纪实管理。以乡镇为单位,每半年对教学组织及教学效果进行1次评估。其中,教学组织评估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夜校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教师、培训时间、培训教材、组织管理以及群众学用情况等进行考查;群众学习效果评估采取组织考评、教师点评、群众互评等方式,对参训出勤、学习纪律、成果转化等情况进行考评。对教学评估优秀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效果较差的限期整改。
谁来教?
择优选聘干部能人
    “农民夜校”的师资怎么解决?大纲要求,重点从基层干部、驻村工作组干部、“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人、学校教师、医务工作者等人员中择优选聘专兼职教师,以县为单位择优选拔各行各业带头人到夜校巡回授课,为民族地区夜校配备双语教师。
    教学场所方面,充分发挥“1+6”村级公共服务设施作用,不再另外新建阵地。
    教材方面,则按照教育培训规划和计划,坚持“系列化立题、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协作”的教材开发机制,灵活运用图画展板、影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及时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实用教材,切实满足夜校教育培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