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融资难还需市场之手

07.08.2014  12:52
核心提示:小微企贷款难是全球性的难题,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尽快从行政干预过度的状态向真正的有效市场转变。

 

      近段时间以来,日渐突出的融资难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评了一些商业银行“只做大生意,对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不肯给一点阳光雨露”的做法,并提出商业银行要想办法为小微企业、特别是新创业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服务。

      应该说,国家在财政支持企业发展上还是具有相当的力度。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中央财政通过产业技术研发资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70.5亿元,支持参股设立141支创业投资基金,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投入近320亿元。不过,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增大,金融支持却依然软弱无力,商业银行“嫌小爱大”的倾向更为明显,中小企业包括创业型科技小微企业的贷款显得更为艰难。而除了贷款困难,融资难还表现为贷款成本居高不下,有些企业贷款利率上浮20%~30%,明显推高企业融资成本。

      尽管有些商业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贷款上进行了不少积极的探索。比如民生银行的全部贷款中,有差不多25%投向了小微企业,去年的贷款余额已超过3000亿元。即使是大型商业银行如工行,小微企业的贷款也占到了20%。然而,总的来讲,绝大多数的银行对小微企业兴趣不大。

      小微企业的贷款难是全球性的难题。在现行体制下,政府不能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进行过多的干预,更不能采取强迫的手段。否则,不仅会扭曲金融市场的信贷行为,还会加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尽快从行政干预过度的状态向真正的有效市场转变。

      所以,一方面要尽快打破进入壁垒,允许更多的民营资本设立金融机构。我国的金融市场存在着严重的进入壁垒,尽管近些年试图通过设立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和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方法在此方面有所突破,但具体效果并不明显。而如果能够允许民营资本设立银行的政策真正落地,或者借助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吸纳更多的民营资本,那么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将逐渐形成,愿意服务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势必大大增加。

      而另一方面则是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利率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价格“信号灯”。在此次国务院出台的解决融资难的“金融十条”中,就提出了“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也要适度降低银行准备金率。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够使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的贷款对象确定相应的资本价格,大大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又能够加大市场流动性,减轻资金紧张的局面。

      (作者系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