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缓解中小微企融资难,建议给银行吃“定心丸”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代表委员建议给银行吃“定心丸”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今年2月份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民间借贷市场的总体规模已超过4万亿元,接近1300万中小企业融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尽管银行信贷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但在融资过程中,银行现行的审贷标准严格、复杂、审贷流程长等造成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基础装备事业部市场部推广专员张晓庆说:“企业每年都要从银行贷款,我的感受是,国企贷款更容易,民企相对困难,刚起步的小微企业更是望尘莫及。”
一些小企业负责人表示,民间借贷利率15%相对合理,但有的利率高达20%、30%,赚的钱还不够还利息。
代表委员建议,要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需要银行、政府、监管等部门共同努力,政府应牵头建设良好的金融环境,给银行吃“定心丸”;建立违约客户信息通报机制,通过政府、监管部门等努力,将违约客户信息及时传递给银行,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创新抵押品种类,将林权、矿业权、专利权、商标等作为标的抵押物,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金融机构应“深耕细作”小微企业市场 相关政策仍需完善
河北银行董事长乔志强介绍说,去年初以来,河北银行积极发挥自身贴近市场、决策链条短、一级法人等比较优势,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下沉服务重心,“深耕细作”小微企业市场,既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也实现了风险可控、业务快速增长,从而实现了银企双赢。
河北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河北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419.06亿元,较去年初增加98.72亿元,增长30.82%,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由2011年的54.63%提升至去年末的67.45%。
中国农业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农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客户22.6万户,较年初增加7.2万户,贷款余额8133亿元,较年初增加1571亿元,较上年多增469亿元,贷款增速23.94%。同时,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实现“双降”。
全国政协委员、长安银行监事长周新生认为,当前,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仍很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周新生建议,对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利息收入,减免征收营业税;其利息收入在计算所得税时,降低所得税税率或按一定比例减计应纳税所得额;延长“免征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印花税”的政策期限;延长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客户数量达到一定比例,连续两年完成“两个不低于”目标的金融机构,放宽机构准入限制,推行新设机构绿色审批通道,推进跨区设立机构;建议小微企业贷款不纳入存贷比限额管理,避免在经济紧缩、银行流动性收紧的环境下,银行对小微企业放贷动力不足。
建立融资性担保行业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 防止风险集聚
融资性担保机构是专门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服务的信用中介机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其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张泽熙介绍,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民营经济占总量约80%,有超过3.3万家中小企业以及超过200万家小微企业,但各类地方法人中小金融组织只有960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134家、融资性担保机构402家,民营金融机构业务量仅占全省金融机构业务总量的28%。
全国政协委员汪利民建议,比照保险行业风险分散机制,由国家层面建立融资担保业务风险分散专项资金或整合中小企业扶持资金,成立国家级再担保公司,或参股地方再担保机构,并对地方再担保机构进行风险补偿,引导和推动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再担保体系;从国家层面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按比例分担融资担保业务风险责任,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信贷管理,加强融资担保风险防控;中央从中小企业扶持资金中切块,用于支持地方各级政府建立融资担保业务风险补偿资金,调动融资担保公司加大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积极性,有效防止风险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