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长江“黄金水道”“成色”将提高

12.06.2014  23:40

新华网北京6月12日新媒体专电(记者何欣荣 叶锋)“加快实施重大航道疏浚整治工程,消除通行瓶颈,扩大三峡枢纽通过能力和干线过江通行能力,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业内人士预计,长江这条“黄金水道”成色将有显著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到19.2亿吨,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承担了沿江地区85%的煤炭、铁矿石以及中上游地区90%的外贸货运量。

在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上,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一字排开。水运运量大、成本低、节能节地,长江水运无疑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依托。

专家认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对长江“黄金水道”的通航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通航里程达2800多公里,但其航线的通航能力仍面临明显瓶颈。上港集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目前长江上游地区受到宜昌到武汉段之间的浅滩影响,船型较大的支线船在经过三峡库区后,需要进行先减载、再加载的作业,枯水期表现得更为明显。且随着长江水路运输的发展,三峡大坝的过闸能力已成为上游地区水路运输进一步快速发展的瓶颈。

以武汉为例,受航道水深限制,长江武汉段上至宜昌、下至安庆,呈现“上下深、中间浅”的状态。武汉以下,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丰水期可通行8000吨级船舶,但万吨以上货物要想出境,必须到下游海港分装转运。

因此,加强对相关浅滩航道的疏浚及维护,提高航道的通航能力,对三峡大坝船舶过闸的瓶颈影响进行综合研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是近年来多方共同的呼吁。

国务院此次部署加快实施重大航道疏浚整治、扩大三峡枢纽通过能力等工作,对消除长江水运‘梗阻’意义重大。”上港集团投资发展部副总经理何涛说。在进一步畅通航道同时,国务院还决定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研究推广三峡船型和江海直达船型,鼓励发展节能环保船舶。

另一方面,能否高效实施多种方式的联运,也是影响水运“含金量”的重要因素。

比如,美国密西西比河水系,已成为江、河、湖、海相连,四通八达、干支直达的内河航运网,其干流和50多条支流通航总里程近2.6万公里,海轮可直达距河口400公里的内河腹地,内河运输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密西西比河沿线,所有的大城市全部实现了铁路、水路、公路的无缝对接。

相比而言,我国“铁水联运”等货运量的比重还相当低。即使像武汉这样的重要枢纽城市,长期以来铁、水、公、空对接也不够,联网运输能力不强,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时提出,建设快速大能力铁路通道、高等级广覆盖公路网和航空网络,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与港区的衔接,完善油气运输通道和储备系统,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干支线直达和铁水、空铁、公水等多式联运。

目前,长江经济带交通走廊已经呈现立体化的态势。比如高铁方面,除沪汉蓉、沪昆高铁外,沿江高铁也在分段建设中。高速公路方面,沪汉蓉高速公路近期将全线通车,与沪昆高速一起,成为长江经济带的主要高速通道。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认为,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意味着以后长江经济带的货运可以有更多的线路选择。

专家还指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沿江物流中心与周边产业集群间尚未形成高效的集疏运网络,一方面增加了货物的物流成本、降低了集疏运效率,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业集群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主管部门需要加强统筹,系统规划和整合沿江产业集群和物流中心,既能满足区域对集疏运体系的需求,又能防止过度超前投资,使整个体系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