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首破3000亿元——绵阳靠什么突破?

22.03.2021  17:05

  3月12日,位于绵阳高新区的中国重汽集团绵阳生产基地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着操作设备,一辆辆卡车从生产线上驶下。因订单大增,预计该公司今年产量有望达3万辆。而这一数字,在前两年分别为3000辆和1.2万辆。

  快速跨越5000辆、1万辆这样的产量“整数关口”,中国重汽集团绵阳生产基地的加速发展,正是绵阳经济发展的缩影。

  放眼全省,回顾2020年经济数据,绵阳经济总量首破3000亿元无疑是一个带有历史意义的节点。

  2018年6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经过几年发展,作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二的绵阳,除成都外率先突破3000亿元大关。

  绵阳靠什么突破?

  统筹质与量

  规模与位次提升的同时,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过去5年来,绵阳经济总量跨过两个千亿级台阶。

  2015年,绵阳经济总量突破1700亿元。2017年,绵阳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大关,是除成都外首个迈入2000亿元台阶的市州。时隔3年,绵阳经济发展再次实现“关键一跃”,迈上3000亿元台阶。

  虽然从四川来看,这一跃,没有影响其在全省的排位,但如果放在全国,形势就完全不同。2014年,绵阳在中国内地343个大中城市经济总量排名中居123位。到2019年,这一排名跃升至93位。

  这是时隔16年后,绵阳重新跻身全国百强。5年内攀升30位,放眼全国,都非常罕见。2020年,这一排名有望进一步提升。

  速度加快的同时,掀开绵阳经济总量3000亿元的“”,其“”又怎样?

  看结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12.3∶39.0∶48.7;重点产业中,六大重点产业产值增长4.8%。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工业结构,都更加优化。

  从效益来看,2020年前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00多亿元,增长5.6%;实现利润总额107.37亿元,增长3.1%。在疫情冲击下,这一成绩殊为不易。

  质量,也表现在“钱袋子”上:从政府收入来看,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40.96亿元,比上年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80元,比上年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03元,比上年增长8.8%。

  印证质量提升,还有几个注脚:“十三五”期间,预计绵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左右,PM2.5每立方米含量从47微克下降到31.98微克。

  统筹点与面

  一方面狠抓项目落实落地,一方面狠抓营商环境改善提升

  新年伊始,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王者熊猫二代高端盖板玻璃生产线项目建设工地上,上百台施工机械穿梭忙碌。按照计划,这个投资20亿元的项目将在今年8月投产。

  放眼绵阳,这类正在建设的大项目数以百个。2020年,绵阳265个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名单,总投资逾3800亿元。

  这些重大项目的落地推进,成为推动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动力。去年,绵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

  去年,绵阳出台抓项目促投资19条硬措施,市级领导牵头推进省市重点项目,严格落实市级领导推进重大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推动领导力量、工作力量、资源要素进一步向项目投资工作聚焦,确保重点项目更加高效推进,以项目加快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数百个省市重点项目为点,背后的支撑是营商环境之面。

  近年来,绵阳围绕企业诞生、成长、壮大、注销全生命周期,不断探索、总结凝练出“五专”企业服务机制。其中之一是实行“各层级服务专员帮办代办制”,即让所有政府部门都能成为办事窗口,“随便进一扇门、办好企业所有事”。该机制去年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一省一案例——改革集萃篇”,作为四川经验向全国推广。

  统筹新与旧

  一方面引进增量,一方面改造存量

  春节临近,位于绵阳的京东方B11厂,作为苹果iPhone12部分新机OLED屏幕的供应生产线,正在抓紧生产。B11厂投资额,达465亿元。

  这是继成都B7厂后,第二个可挠式OLED面板产地,也是绵阳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京东方是工业巨头,但在绵阳的经济体中,京东方还是个“新人”。放眼绵阳,类似的“新人”还多。

  5年来,先后有6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入驻绵阳,引进实施超5亿元的项目多达80多个。

  正是这批新生力量,构成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巨头的带动下,过去5年来,绵阳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2.8%,将全市制造业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新巨头的到来,既直接带动整个经济规模的扩大,还有一个看不见的效果,是对存量的带动作用。2018年,总投资超50亿元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建。这标志着,长虹,这家四川最大的制造业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一大步。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改造前的长虹生产线,1100名工人年产能210万台;改造后的生产线,1300名工人年产能600万台。

  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长虹、九洲等老牌制造业企业最近几年纷纷开展智能化转型。老树开新花,经济的活力激荡。

  统筹前与后

  一手抓即期增长,一手蓄积长远动力

  2020年12月24日,省政府网站发布通告,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绵阳科技城新区。

  绵阳科技城新区规划面积396平方公里,空间范围包括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所辖的9个乡镇(街道)所属行政区域。按照规划,新区将建成科教创新资源集聚区、新兴产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绿色智慧宜居新城。未来,绵阳科技城新区将成为绵阳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手致力于即期增长,一手蓄积长远动力。在2020年全市经济实现新突破的同时,当地已为未来锚定更高目标。前不久召开的绵阳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经济实力再上台阶、创新能力大幅跃升、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民生福祉显著增强。

  新目标已确定,新空间正在拓展、新动力澎湃激荡,站上3000亿元台阶,绵阳再次开启新征程。(梁现瑞 记者 尹勇 祖明远)

责任编辑:徐梦帆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