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精心统筹谋划 部署现代格局推进绵阳由畜牧大市迈向畜牧强市

01.02.2016  17:50

  2015年,在省厅的大力支持和局党组的强力领导下,我市畜牧生产战线的同志,切实转变工作方式,通过精心统筹谋划,主动作为,把服务与指导延伸畜牧生产的最前沿,携手畜牧业生产主体竭力应对生猪、家禽等市场价格持续走低与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双重挤压”的严峻形势,奋力攻克难关,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多项工作成为全省典范,进一步提升了绵阳的影响力,初步奠定了绵阳全省现代畜牧业强市地位。

  一、产业模式百花齐放,助农增收强劲给力

  2015年,针对行业新常态,通过积极引导各级龙头企业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我市畜牧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目前,主要的产业模式有“正大550模式”、“正大1100模式”、铁骑力士“1211”模式、新希望模式、明兴模式和沪川寄养、代养等模式。这些模式各有所长,并从不同角度破解了现代畜牧产业发展中难以突破的瓶颈。

  正大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产业“现代化”、持续“高收益”、融资“无障碍”、循环“零污染”。该模式目前主要在梓潼推广,该县现建成正大模式的家庭农场21个、农户81户,已建成“550”和“1100”生猪代养场各37栋,一个550模式的养殖场年均收入可达20万元左右。

  铁骑力士“1211”模式,是该公司依托自身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技术服务团队,推出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产业发展模式,即“1栋猪舍,2夫妻,年出栏1000头肥猪,收入10万元”。该模式由公司为农户垫付猪苗、饲料、药品及相关物资,并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养殖户主要投资圈舍改建,负责饲养管理,采取“保护价回收+奖励性绩效+保险”利益联结合作机制,具有“三无一稳”特点(无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无重大疫情损失风险、无巨额流动资金压力、稳定收益)。该模式目前在游仙、三台、盐亭推广,已发展养殖户50余户。该模式推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对该模式及其成效进行专题报道。

  我们通过总结和提炼,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产业模式和带动机制,为推进龙头企业携手适度规模的养殖农户抱团发展找到了有效途径,形成了“绵阳经验”,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要情专报》,同时以综合信息的形式向省厅报送,得到了省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表示,绵阳经验可复制、易推广,值得其他市州学习借鉴。目前,全市通过各类模式带动的适度规模养殖户达326户,户均增收6.8万元。

  二、现代畜牧业建设呈腾飞之势,铸就全省典范

  2015年,是全省第二轮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收关之年。由省农业厅、发改委、财政厅联合组成的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考核组来绵对我市实施第二轮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考核;至此,我市被纳入第一、二轮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的6 个区县,全部顺利通过考核。省考核组指出,绵阳的现代畜牧业建设机制深度创新、产业链延伸有力、建设成果丰硕、发展亮点纷呈,为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做出了表率,形成了宝贵经验,值得全省借鉴和推广。通过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的有力助推,全市主导产业良种化率实现91.97%,规模化比重达到66.94%,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7%。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总畜牧师王智才及相关省部级领导多次到绵阳调研,对绵阳以圣迪乐、新希望、正大、铁骑力士为代表的现代畜牧企业及其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绵阳的发展,为省厅制定第三轮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发展扶持政策提供了科学借鉴和参考。

  三、标准化创建再创佳绩,稳居全省第一

  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已成为保障畜禽产品源头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2015年,我们继续坚持以标准化示范创建为抓手和突破口,深入推行部、省、市“三级联创”机制。年初,根据省局下达的目标任务,制定并下发了2015年《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工作方案》。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地调动养殖场(户)的积极性,让参与创建活动的养殖场/户知晓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及要求,成功营造了示范创建的良好氛围。经层层筛选,确定了46个养殖场参与部、省、市标准化创建。

  通过指导,我市2015年参与部省级的12个标准化示范场全部通过验收认定,通过率100%,位居全省第一。与此同时,按照动态化管理要求,我市2012年的5个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全部通过农业部复核;10个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个升级为部级场,2个转产,其余8个全部通过省厅复核。目前,全市共成功创建部、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分别达17、48、138个,位居全省第一。

  四、种业体系建设再攀新高,撑起川猪半壁江山

今年6月,由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王立贤任组长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现场验收组,对我市明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进行遴选现场验收,经报农业部审核,该场高分通过验收,成为绵阳市第3家、全省第6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作为生猪育种工作的“国家队”,绵阳种猪繁育撑起了川猪“半边天”。11月,全国畜牧总站组织专家,专程来绵调研指导我市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育种工作,再次给予了充分肯定。

  截止2015年底,我市建成1000头以上规模的原种猪场11个,存栏种猪1.53万头;建成200头以上规模的二级扩繁场55个,存栏种猪2.3万头;规范提升中、小规模的种猪场36个。全市年提供种猪的生产能力达到11.5万头,建成了育种、扩繁和推广紧密结合、结构科学、层次分明的现代种猪繁育体系。

  五、项目支撑以点带面,产业发展全面推进

在新常态下,我们坚持以助推现代畜牧业提质升级、着力夯实畜牧发展基础为已任,主动作为,服务前移,始终保持与部、省主要司、处的密切联系,以积极汇报工作和邀请领导前来调研考察等形式,让上级主管领导及时了解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成效。顺利、快速地度过了机构改革的“适应期”、“磨合期”,赢得了部、省的支持,并在各类项目安排上给予了明显倾斜。全年共争取畜牧产业项目8类19个,包括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牛羊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建设、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标准化养殖扶持项目、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循环农业示范项目等,共争取项目资金4570万元;尤其是通过各级领导的协调,我们积极参与,帮助安县争取到了全国仅有八个省区实施、四川仅有一个名额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财政资金1680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必将对我市循环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推进“沃野绵州”循环经济工程建设率先树立典范。

  六、资本聚力成效初显,外向型发展取得巨大突破

  随着全市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在市县主管部门强力培育下,我市产业链不断完善、行业规模迅速壮大、科技含量明显增加、外向型发展活跃的龙头企业不断涌现并奋力跻身更高的发展平台。今年以来,我市畜牧业企业已有圣迪乐公司、小寨子公司、勇辉公司、天龙公司等4家公司成功在新三板上市,外向型发展取得巨大突破,资本助力产业发展成效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