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涪城区推行"承诺+追究"制:违诺三次亮红牌

03.03.2014  12:41

绵阳市涪城区推行“承诺+追究”制——

如果有违承诺

查实一次,将记录在案

查实两次,将由组织约谈

查实三次,需主动请辞

  □张伟 肖兴斌 本报记者 祖明远

2月25日早晨7点刚过,位于绵阳市涪城区吴家镇的中小企业工业园工地上已经有了很多忙碌的身影。看着工人们操纵机器平整土地,吴家镇镇长余华暂时松了一口气,“好在春节期间我们把工作就布置好了,要不然耽误开工就麻烦了。

让余华感到紧迫的,不仅来自工业园未来50亿元的发展远景,更源自涪城区启动的对乡镇“一把手”的承诺制考核制度。去年9月,涪城区出台了《绵阳市涪城区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职承诺制实施办法(试行)》,要求全区36位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向区委常委会作出承诺:在贯彻落实工作和践行群众路线方面做出表率。如果有违承诺,查实一次,将记录在案;查实两次,将由组织约谈;查实三次,需主动请辞。

三振”就要“出局”,在这份严厉的承诺制背后,隐藏着基层干部考评的新趋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外,对于“”的执政意识考核也越来越重要。不简单地以数据论“英雄

乡镇、街道是与群众打交道的第一线,其“一把手”责任重大,但以往考核采取量化方式,偏重考核“看得见”的经济发展数据,对于践行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工作任务则很少呈现。

数据的解释力有限,无法反映出客观的区域差异,而且这样基层干部偏重经济数据,对工作方法和群众路线有所忽视。我们要树立明确的干部用人导向,不再简单地以数据论英雄。”涪城区委书记廖凯说。

执政意识是一种主观性,如何考核?涪城区的做法是划好“红线”。将执政意识考核分为两部分,制定8项具体承诺,并由乡镇、街道党政负责人向区委常委会作出承诺。一旦查实违诺,最严厉的处理是要求其主动辞职。

针对部分基层干部的懒政思维,“承诺+追究”制中特别强化了对执行力的考核。“千斤重担千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现在基层对工作阳奉阴违、消极怠工的情况直线下降。”廖凯说。改变一“”定全年

此外,涪城区引入承诺制还有一个思路:要改变“一考定全年”的办法,把平时作风也纳入到考评中。据悉,涪城区将不设固定的考核节点,随时启动考核。

线索主要有三个来源:群众反映、相关部门收集,以及组织部门例行的走访调研。发现情况后,还要组织专门的人员对事实进行核实。“之所以强调这个调查,是因为履职不力的处理较为严厉,既要调动干部积极性,更要注意结果不被滥用。”涪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伟以“与群众发生纠纷”为例,“如果是群众的要求超过了标准,那么不应该算履职不力;而如果是因为政策解释和落实不到位,那么就要启动追究机制。

至此,涪城区初步形成了“主观” “客观”的考评体系:通过绩效档案,侧重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成绩;通过履职承诺,侧重考察主观执政意识和工作作风。前者看数据,后者看承诺。

对于这样的考核体系,关帝镇党委书记吕文兵认为比较合理,“既有期末考试,也有平时成绩,这样的考核才立体全面。” 变事后追究为事前鞭策 “三振出局”的处理力度,会不会对基层干部过于严厉,反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张伟表示,过程中将特别强调核实,对于结果运用也采取慎重态度,且履职承诺的备案记录实行年度清零,只有重大群体性事件、新增违法建设大量出现、安全事故三类情况实行任期内累加。“毕竟出发点是提醒当事干部,以免其发生更大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处理人。

为了更好地发挥“预警”作用,涪城区还同步推行了一项“关爱提醒”制度。将调查掌握的一些情况,都采取“点对点”联系方式,即时通知给当事干部。“可以防止出现更大的问题,由事后追究,变为事前鞭策。”张伟说。

根据涪城区目督办的报告显示,推行履职承诺制以来,基层工作作风得到改善,尤其是在主动出击,化解矛盾方面,“确保了上级决策部署在乡镇、街道的贯彻落实,使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有序推进,违法建设蔓延势头得到遏制。”涪城区目督办主任李永钢说。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