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求解电梯安全监管“私家车”或“公交车”由业主自选

30.11.2015  09:15

11月24日上午,周文显给记者展示已建成的绵阳市电梯安全监管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对100部电梯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监控。

□本报记者 祖明远 文/图

一场被困电梯的经历,让绵阳市民李丽萍心有余悸。11月24日上午,她搭乘小区电梯下楼,几次摇晃,让她忍不住再次拨通了质监局的电话,希望能够彻底检查小区电梯的安全隐患。

对于这通投诉,绵阳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科长王敏颇为无奈:“全市有上万部电梯,光靠科室的6个人,很难实现百分百安全监管。”在对李丽萍承诺将督促相关电梯维护管理公司进行检修的同时,他更期待新建的两套电梯安全监管平台能尽快推广开。

日前,绵阳启动了两套电梯安全监管系统,王敏将其分别比喻为公交车和私家车,“前者成本低,但只解决电梯困人这个‘痛点’问题,算是公交车;而后者成本高,可以提前发现问题隐患,算是私家车,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王敏说。

找根源:

价格战致电梯维保不断“缩水”

最近一年来,电梯安全事故频发,绵阳市质监局接到的投诉也越来越多——仅上半年就超过60次,相当于往年的四五倍。

绵阳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工作人员周文显认为,全市电梯数量的猛增是原因之一,而更大的问题则源自电梯维保市场的混乱,“可以说,绝大部分电梯安全问题都与此相关。”

电梯运转需要频繁的维护保养。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每部电梯每15天就要进行一次维保,“就像汽车定期要做保养一样。”但由于维保公司的门槛很低——只需拥有电梯制造、维修、改造、安装这四种资质中任意一种即可从业,导致维保企业过剩,带来了激烈的“价格战”:一般而言,在不更换零件的前提下,一部10层的电梯每年维保成本约为6000元,但市面上的价格已经低至3000元,甚至2000元。

为了实现盈利,维保企业往往要缩减成本。据周文显掌握的情况,有的企业会与电梯物管公司串通,通过伪造更换零部件的记录,来挪用房屋维修基金;更多的企业则会减少维保项目和步骤。“应该完成50步的维保动作,但只完成15步,肯定会有问题没有被发现。”周文显说。

而作为维保市场的监管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只有6个人,对上万部电梯采取人工监管的方式显然不现实。在经过考察学习后,绵阳市先后决定建立两套电梯安全监管系统,尝试从不同层面实现监管覆盖。

A平台“私家车”:

安全预警 监控电梯的每个动作

目前,借助物联网,电梯企业已经可以实现远程安全监控:通过在每部电梯上安装传感器,可以将电梯实时动态传输给后方监控管理系统。但电梯厂家众多,技术规格千差万别,各建一套监控系统成本太高,也浪费资源。

针对这个问题,2014年底,绵阳市质监局与科莱电梯合作,尝试建设一个“兼容市面80%电梯品牌”的监控平台,对全市多部电梯进行动态安全监控。截至2015年5月,全市已有100部电梯安装了该平台的传感器。

在绵阳市质监局的监控平台上,记者可以看到这100部电梯的实时情况,包括运行到几层楼、电梯门开关等细节。这样,在出现电梯困人事故时,一秒钟之内就能将故障电梯的位置、原因等信息发送到电梯维保单位工作人员的手机上,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更大的好处在于,这样可以减少维保工作“缩水”的可能性。安装在电梯内部的传感器“黑匣子”,可以如实记录下每一个维保步骤,监管部门只需调用日志,即可还原维保过程,从而督促维保单位严格按流程执行维修保养,从源头减少安全问题。

不过,这套系统费用不低。据科莱电梯售后服务部部长李勇介绍,安装设备加运行费用,每年需要3700元左右,增加了将近一倍的成本。“目前还主要在公共电梯上试点,未来希望可以进入市场,给更重视安全问题的业主提供一个多元的选择。”

B平台“公交车”:

应急处置 自动分配救援任务

受成本所限,物联网监控系统一时难以推广,绵阳市质监局决定效仿杭州,建立全市电梯应急处置平台,从群众最关切的“被困电梯”这个“痛点”问题入手。

做法很简单:在全市每部电梯里面设置一个GPS定位装置,并对其进行编号,在此基础上,对全市电梯进行“网格化”管理。同时后方成立一个指挥调度中心,使用统一的热线电话。这样,一旦出现电梯困人事故,受困人只需打一个电话,将电梯编号告知指挥中心,后台自动启动救援流程:立即对其进行定位,并自动通知该电梯对应的维保人员,如果维保人员临时不在,还可以自动分配给附近的其他维保公司;如果还不能响应,则会启动最终对策,呼叫消防人员——这一过程最多只需10多分钟。

而在此之前,受困人一般要先给物管公司打电话,再由物管公司找到维保人员,如果维保人员临时有事,救助过程可能会拉长到30分钟左右。

该套系统造价约为400万元,硬件成本相对而言远低于物联网平台。但缺点就是功能单一,仅能解决应急救援问题,无法解决日常维护保养的监管。

不过,王敏认为,这两套系统可以互为补充,“有条件的,可以上A平台,安全监管更到位一些,就像购买私家车一样;如果钱不多,也可以选择B平台,当坐公交车一样。二者结合起来,共同解决电梯安全的监管难题。”此外,借助B平台,也能通过某部电梯、某家维保公司接到的救助电话数量,来侧面推断其工作质量。

据悉,绵阳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年底将启动建设,或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