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梓潼:以产业扶贫带动整体脱贫

17.05.2017  16:1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之路。

5月12日,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走进绵阳梓潼,参观与扶贫攻坚紧密联系的一系列项目,近距离地观察与思索梓潼县加快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打造特点鲜明、亮点突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新理念与新面貌。

理念之变:

昔日荒芜土坡如今变身

川北最大蜜柚生产基地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在扶贫开发中,发展产业是关键。产业扶贫是从传统的“输血”式扶贫跨越到“造血”式扶贫的有效途径。如何促进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是关键。

走进梓潼县许州镇天宝蜜柚产业园,一丘荒坡披上绿装,一片片梯土层层叠叠,一株株蜜柚压满枝头,昔日荒芜土坡,如今生机勃勃。

该产业园不仅是绵阳市最大的蜜柚生产基地,更是川北最大的蜜柚生产基地。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找准自身气候特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了蜜柚3.6万亩,总产量1亿斤。

其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统一规划建园、提供种苗、生产标准、生产资料、技术培训、产品包装、产品销售和分户种植“七统一分”方式,有效激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推动蜜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带领当地村民从贫困奔向小康。全镇年收入10万元的农户达203户,30万元的达54户,过100万元的7户。产业园核心区所在的天宝村、桥河村、迎江村和栏杆村由过去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4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

模式之变:

“1+5”产业扶贫新模式

催生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

在梓潼县许州镇栏杆村养殖专业合作社,镇长苏保富介绍道:之前关进的1100头猪已经出栏,每头猪可以赚取代养费200元左右。

自2015年以来,梓潼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出“政府+公司+银行+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1+5”产业扶贫新模式。通过精准定制,确定了以生猪代养为主的产业路子,政府为产业扶贫的组织引导方,正大集团作为梓潼产业扶贫的技术提供方,梓潼农商银行作为产业扶贫的资金支持方,扶贫合作社为产业发展的运作方,农场主是产业发展的共作方,贫困户成为产业发展最终受益方。这一模式去年还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选为“2016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

过去贫困户要发展产业,最缺乏的就是资金和技术,同时还要经受市场风险的考验,自然不容易增收。现在有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担保,有政府为贫困户提供贷款贴息,有大公司为养殖场提供技术支撑并负责回收所有生猪,养殖效益会高出许多。项目找准了,风险解除了,收入稳定了,贫困户增收就不是难题了。”苏保富如是说。

按照科学规划,“1+5”生猪代养产业只要发展顺利,贫困户持续增收就不是问题。据初步预算,前五年,贫困户每年可以人均分得收入2000元以上,户均5000元以上,集体可分得2万元以上。五年后,贫困户每年人均分得4000元以上,户均分得1万元以上,集体每年可分得5万元以上。

在这一模式的带动下,梓潼贫困群众的整体脱贫指日可待!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