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援助壤塘:用好“四根杠杆” 帮补“民生四短”

10.06.2023  18:54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0日电(刘风才)漫漫共富路,深深绵壤情。绵阳市第五批对口帮扶壤塘县高度聚焦壤塘民生领域设施、人才、技能、服务“四大短板”,充分发挥项目、资源、平台和团队“四根杠杆”作用,用情用心用力开展民生帮扶工作,真正在“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中让壤塘县人民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用好项目,帮补“设施之短”。坚持“规划统一、方案统筹、资金整合”,大力推进“基建补短强弱重点工程”,投入资金6140万元实施民生设施项目15个,分别占总帮扶资金、总帮扶项目的53.39%、40.54%。特别是帮扶资金1780万元,推动县城集中供暖项目如期建成、全城供暖,圆了壤塘多年的“暖气梦”,让雪域高原之冬天温暖如春;帮扶资金1816万元,推动雨污管网、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城建项目相继实施、建成投用,让“秀城”更加秀美、更加宜居;帮扶资金300万元,维修牧道200公里,让牧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更有保障;帮扶资金846万元,提升19个党群活动中心、建成6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极大增强基层组织民生服务能力。

  用好资源,帮补“人才之短”。重点发挥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两大关键资源作用,积极推进全域结对双向交流,着力培育带不走的民生工作人才队伍。“金字招牌+校联体”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绵阳16所学校与壤塘学校、幼儿园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绵阳办学理念“壤塘实践”全面提速;240余名校长、教育专家和教师到壤帮扶,170余名壤塘教师赴绵学习、140余名学生到绵阳优质中小学校就读。“全托管+医联体”引领医疗服务高水平提升,绵阳四〇四医院“全托管”壤塘县人民医院,“传帮带”培养专业医师40名、11个专业人才50名,储备专技人才25名,49名医务工作者考取或晋升技术职称,助力壤塘重大疾病县内救治率迅速提升到90%以上。组织40余批次壤塘干部到绵阳考察、180余名干部人才赴绵顶岗锻炼及交流学习、110余批次绵阳单位部门干部人才来壤帮扶,真正架起了绵壤干部人才交流互鉴、共同进步的“金桥”。

  用好平台,帮补“技能之短”。坚持“扶志+扶智+扶技”,充分发挥对口帮扶“综合平台”作用,集成中国科技城各类技术资源,聚焦长期困扰壤塘农牧民群众就业机会不足、就业技能缺乏问题,持续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帮扶。牵头制定《壤塘县外出务工政府帮扶十三条措施》,组织绵阳企业来壤举办招聘会4场,开展岗前及创业培训4期,2200余人次壤塘干部人才得到培训、500余名农牧群众进城务工或创业就业,逐步走上了致富道路。特别是聚焦“云上碉房”缝纫专业合作社等7家小微企业(合作社)“规模小、技术缺、订单少、效益差、生存难”发展之困,开展“理念更新+设备支持+技术提升+规模壮大+市场开拓”精准帮扶,11名骨干社员专赴绵阳“3536公司”参加为期1个月的制式服饰缝纫培训,协调建立“3536公司+‘云上碉房’合作社”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并支持建设适度规模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帮扶痛苦挣扎在“生死边缘”的合作社再燃“小缝纫”产业梦想,社员年人均增收4100元以上,从根本上激活了“草根创业”的巨大潜能。

  用好团队,帮补“服务之短”。聚焦壤塘地域广阔、资源缺乏、民生服务总体不足的问题,教育引导援壤工作队全体干部人才增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情怀,以最真诚、最质朴、最有效的方式投入到壤塘民生工作之中,全力服务好“第二故乡”纯朴善良的人民。工作队建立“绵壤情深”志愿服务队、“格桑花开”义诊队、支教“托尼”义剪队3支志愿队伍,开展宣传动员、义务劳动、义剪、义诊等志愿服务116场,直接服务农牧民群众上万人次。(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