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推进两个“一号工程” 点燃“加速”新引擎

15.09.2015  11:51
核心提示:无       9月14日,距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开幕还有3天,科博会主展馆内,近百家参展企业正紧张布展。

科博会已成为吸引和对接科技创新项目的平台。在经济新常态下,绵阳市委、市政府以科博会为契机,把引进培育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通过打造“双引擎”,在全省发展格局中重塑“绵阳经济版图”。

追赶

为科技城建设插上“双翅”

“第一名已经把我们甩了好多圈,第三名已经摸得着我们的衣袖。”这是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和市长刘超对绵阳在全省经济排位名次的共同感受。

事实上,每一年绵阳的发展都亮点频出,特别是推开国家科技城建设以来,动力持续迸发,成效尤其明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2014年,绵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经济中占比达30.8%,居全省第一。但绵阳仍不断反思:工业总量与成都、德阳、宜宾的差距不断拉大,项目投资支撑乏力,规上企业培育不足。

作为中国科技城,国家对绵阳寄予厚望:不仅肩负探索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径的任务,更要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如果不大力抓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我们会更加落后。”绵阳主要领导倍感责任和压力。

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对接国家和全省战略部署,绵阳开始新一轮“加速跑”。

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明确把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等六大产业作为“两新”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要坚持突出主业,集聚资源,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端产业规模化,夯实科技城的产业支撑。”刘超说。

同时,为巩固提升绵阳全省第二大电子商务集聚区地位,打造中国西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发展高地,绵阳再次“亮剑”。按照规划,绵阳将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实施“全企入网”,推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与“两新”产业融合发展,向农业、旅游、教育、文化等多领域拓展。目前,绵阳正加速推进多个电商产业园建设,并成立总金额达5亿元的专项资金,为电商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服务。

攻坚

两个“一号工程”年年要有新突破

8月19日,总投资127.3亿元的2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这批产业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等领域,拉开了绵阳两个“一号工程”建设的序幕。

两个“一号工程”建设启动之初,绵阳就面临一个问题: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朝阳产业”,在各地都颇受青睐,绵阳如何突破?对此,绵阳的答案是:科学规划,集中攻坚,全市上下迅速行动,以超常举措、过硬办法开创新局面。

抢跑,规划引领尤为重要。“在编制全市发展规划时,除做好顶层设计外,特别统筹考虑了全市各区域的功能定位,要各有侧重,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各自为战、无序竞争。”绵阳市商务局负责人说,涪城区定位于生鲜食品O2O及配套发展,三台县则以电子商务进农村为主要突破口。

绵阳分别成立两个“一号工程”领导小组,并先后召开专题大会,明确各级一把手要亲自抓“一号工程”,同时将相关内容列入考核范围。 为确保项目推进顺利,绵阳市领导分别领取任务,进行专项督导,预计年内将形成产城一体新格局。

作为建设两个“一号工程”的样板区,绵阳将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作为重中之重,今年的集中发展区建设以“项目落地”为主题,全面启动66个总投资达654亿元的项目,其中年内计划完成投资近160亿元。

加快抢跑,必须拿出超常举措。今年的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绵阳将集中展示“两新”产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10月,绵阳将承办中国(四川)电子商务发展大会,并积极争取成为其永久会址,进而打造为绵阳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平台,形成两大会展支撑两个“一号工程”的发展局面。

破壁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

最大的利好来自内需动力的释放。“多亏了绵阳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绵阳赛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昆明说,从最初仅有几张办公桌,到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只用了一年半时间。

绵阳是国内高科技人才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拥有“两院”院士2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7万名,技术实力雄厚。如何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将实验室里的技术“变为”产业?绵阳借科技城建设的“东风”,搭建起一套集创业指导、平台建设、金融服务、项目遴选与孵化、技术支撑为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助力实现“全程服务”:带着科技成果进去,出来的就是一个成熟的企业。

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是资金。为此,绵阳推进“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推出“勿等贷”等10多种科技金融产品,设立3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担保资金和2000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池。受带动,民间资本也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成立“绵阳市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近3年来,先后引进盈创动力等50多家风投机构,为近70家科技企业引进风险资本16亿元。

2013年,绵阳市星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陷入资金短缺困境,此时距成果转化只差最后一步。正当公司总经理黄彦鑫一筹莫展之际,绵阳组织的一场科技金融对接活动救了急:星宇获得一笔1000万元的联合投资。2014年5月,绵阳星宇发布声波定向扬声器,“我们已成为行业的先行者。”黄彦鑫说。

数据显示,近3年来,绵阳累计实施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1项,投入专项资金约2.5亿元。项目实施以来,已带动企业投入24.19亿元,实现产值253.93亿元。

凭借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绵阳的“磁石效应”越来越强:2014年,绵阳共接纳高校毕业生13577人,其中硕士985人、博士304人;同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绵阳征集到成果项目1365项,技术交易及投融资合作签约金额达62.35亿元。

如今,绵阳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沃土,为科技城创新驱动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