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推出37条促经济增长新举措

22.07.2014  11:34
核心提示:记者看到,在这一《方案》中,涉及稳增长的措施共有18条,这当中,抓投资则又放在了首位。《方案》提出,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加快推进全市80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新开工项目数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为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稳增长中的主导作用,在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协同并进中实现稳增长,日前,绵阳市政府在精心调研的基础上推出“组合拳”,以37条极富科学性与操作性的新举措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稳增长:推进80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投资就是抓发展。”

      记者看到,在这一《方案》中,涉及稳增长的措施共有18条,这当中,抓投资则又放在了首位。《方案》提出,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加快推进全市80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新开工项目数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在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方面,将进一步落实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确保到位内资600亿元,利用外资2.5亿美元。

      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方面,将重点推动5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推进总投资73.2亿元的54个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并启动区内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建19.6亿元的科技城大道等4条骨干道路。并提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安排用好5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推进科创区省级电子商务基地建设等。

      促改革:放宽非公经营领域 再削行政审批事项

      在促改革方面,绵阳提出了制定国企分类管理实施意见,推进国企发展混合经济;放宽非公企业经营领域;深化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推动农村产权制定改革;研究出台促进市县协调发展政策等意见。

      在放宽非公企业经营领域方面,《方案》提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健康等领域,力争今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7.5%以上,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54.5%以上。

      在加快削减行政审批事项上,绵阳提出将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各项涉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收费在现行执行标准上降低15%,计量、安全检定检测收费降低15%。禁止将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作为审批备案的前置条件。

      《方案》还提出了在环卫绿化、公路养护、数字城管等事务性领域,将逐步引入竞争机制向社会购买。

      调结构:着力培育和发展北斗导航等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绵阳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与推广等作为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

      《方案》提出,绵阳将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2135”工程,大力发展北斗卫星导航、通用航空、新一代显示技术、3D打印、大数据和新一代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加速推进软件产业的发展,打造中国软件名城。同时,力争年内培育30个高新技术产品,确保年内新增科技型企业2000家。

      在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绵阳将组建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建立全覆盖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网络,2016年前逐步投用100辆电动公交车,2015年在城区投用50辆电动出租车。城区不再购买和发展传统动力公交车、出租车。

      惠民生:办民所需,在“普惠”上做足文章

      《方案》提出,将推动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思路从局部救济向普惠于民转变,从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性需求向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性需求转变,从重视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向注重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转变。

      在提升就业水平方面,绵阳将进一步开通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等,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力争年内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

      在加快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方面,将符合条件的城市危旧房棚户区纳入改造范围。鼓励引导社会优质资金和企业参与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抢抓国开行600亿元金融支持机遇,开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14653套,加快推进 “城中村”改造。

      此外,还将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全年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支出63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平武、北川等秦巴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及梓潼、盐亭等丘陵地区旱山村和龙门山区高山村三大片区扶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