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拒绝“看海”——绵阳城市内涝治理侧记(一)

05.05.2014  12:54

  4月16日上午11点,初夏的太阳已相当火辣,在绵阳城区绵中铁路桥下穿隧道雨污水改建和董家沟排水瓶颈拓宽工程建设工地上,工人的工作热情俨如这初夏的太阳一样火热。几十人在狭窄的施工现场忙碌着,有的在扎钢筋,有的在搅拌混泥土。一位工人告诉记者,从工程开工以来,工地就一直这样忙碌着。工人们分成几班不分昼夜施工,只想保质保量按期将工程做完。为了确保能够在今年汛期来临之前完工,工程承建单位的领导基本上都扎在施工一线不说,作为甲方的绵阳市住建局相关领导也天天都在往工地上跑。大家都只有一个目的,让工程按期完工,让三里桥绵中下穿沿线的几万居民今年能减少因城市变成“海洋”而带来烦恼。作为绵阳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从最基层的施工工人到主管的领导,大家都劲往一处使,看不到一丝的懈怠。

绵阳“内涝”之伤

  看海有时候并不是在欣赏美景,而是一种痛苦和无奈。特别是城市一旦发生“看海”的内涝,所影响到的就是千千万万城市居民最切身的利益。  余女士是绵阳市涪城区御安街御营一队居民小区的居民,说起城市内涝,余女士说:“这个问题我真有满腹心酸。我们这个小区是自建小区,从修起开始,以前每年都会被淹好多次,一楼的一些房子在雨季进水,几乎都是常态了。哪个时候一到大雨过后,各家各户门口都是晾晒东西的,小区本来就不宽的通道摆得到处都是,乱惨了,过路的人连脚都找不到地方下。最惨的还是小学那些娃娃,学校门前的这条街都变成河了,有时间娃娃被挡在门外进不去,有时间又被困在学校里出不来,娃娃被急得汪天大哭的场景经常见到,我还看到过一个老黑(父亲)从学校里把娃娃骑在肩上往外托,结果在街中心被水冲到,两爷子都变成了落汤鸡。

  西山南路的铁路小区也是内涝的一个重要节点,最深的淹没记录是2001年9月19号,在一栋楼的墙上贴着一个牌子明显的标识着当时淹没的水深,1.98米!说起内涝带来的不便,小区内一姓杨的阿姨也很有感叹,杨阿姨说:“住在这个地方真的很恼火!我的儿女都在外地打工,每年雨季时,我都会多备些米面粉条之类的东西,就怕小区被水淹了出不去也进不来。有一年我们一楼被水淹了7、8天,没法出去买菜,我有两天都是靠吃酱油拌饭过日子。

  三里桥的内涝节点在剑南路西段中间,这是园艺山进出中心城区的主要通道之一。每年暴雨,三里必涝。谈到三里桥积水带来的不便,居住在石油小区的张先生也有太多感概,他说:“我们这里每年下雨三里桥都要遭(被淹),到那个时间,路断了,公交车进不来。我们只好爬西山从二桥走路进城,路上至少要多花2个小时。每年因为下雨内涝迟到,我都会被扣好几百块。”像张先生一样,关于内涝的痛苦记忆,绵阳很多市民都有。2011年7月28日到29日,持续降水让绵阳御营坝小浮桥片区大面积积水,致使数百户居民住宅进水,多台车辆被淹。“我们每年最怕过的就是夏天,说不定哪天房子就变成水牢了,让人住不安生,吃不舒服不说,街面上还到处是漩涡,出门都提心掉胆。”采访中,小浮桥阳光城一位姓罗的住户也这样告诉记者。2012年7月14日,一场大雨突袭绵阳城区,圣水南街临长虹干道处因地势低洼造成积水,导致该路段交通中断;2013年7月2日一场暴雨,绵阳地势最高的园艺山片区多条街道也发生积水,道路中断…六里村、涪江二桥、芙蓉金城、太多的地方,太多的故事,像这样的普通内涝要细数的话,足以写满一个笔记本。

      内涝不仅给居民和国家财产带来巨额损失,有时候甚至直接威胁人的生命。 2001年9月19日,一场50年一遇的洪水袭击了绵阳,导致平政河、董家沟的河水“翻堤”,大水涌进城,城区大部分被淹,所有的地下商城无一幸免,水位最深的平政河沿岸已经淹到了2楼。铁路也成为一片汪洋,大水稍退后,当把居民竟在铁道边逮到了5斤多重的大鱼。在这次严重内涝中,共有4人死亡、2人失踪,给绵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在1亿元以上。当时绵阳城区许多路段都不能通行。在街头随处可见被泡在浑黄积水里的各种车辆,而河堤沿线车流堵塞,排成了长长的“车龙”。(记者薛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