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涪城区用“加法”、“减法”、“除法”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01.07.2015  20:58

 

 

  绵阳市涪城区,经济发展水平位列四川十强县前列。在这里,虽然工价、地价较高、产业竞争激烈,但蚕桑产业却是一派兴旺景象。2013年,龙头企业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抓住土地流转的有利时机,采取“集中规划、统一建园、返租倒包”的方式,建设高标准桑园、工厂化养蚕设施、培育种养大户,建立“公司+共育户+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经过两年多时间已成功实现了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涪城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示了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带动作用。

  企业和蚕农扮演着相互依存的角色,是一种典型的正和博弈关系,合作则双赢,双赢则可持续合作。兰秀金是涪城杨家镇的一位普通蚕农,他过去仅有1.5亩桑园,每季养蚕收入1500元左右。与天虹公司多年合作的经历,使他对公司充满了信心,看到了未来的希望。2014年,他毅然决定从公司建好的高标准桑园中返包27亩,投资15万元建起了860平方米的养蚕大棚,投资2万元购买了优良蔟具方格蔟。2015年春季养蚕7.5张,产茧311.5公斤,茧款收入12688.58元,除去蚕种、蚕药620元、雇工2180元,一家4口人1个多月时间挣到了9880元。还有半月,他的第二批10张蚕(夏蚕)又将收入1.5万元左右。

  为了提高蚕茧质量,涪城区特别注重推广良种良法技术,春季饲养多丝量的雄蚕品种“秋华×平30”、夏秋饲养强健优质品种“川山×蜀水”,小蚕推广共育技术,大蚕推广蚕台饲育技术,熟蚕推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在定价机制上,把仪评收茧作为提升质量的保障措施,用蚕茧价格激励蚕农抓质量。今年春季,全区蚕茧平均质量成绩是:上车率97.52%、茧层率51.56%、茧丝长1129米、解舒率74.79%、解舒丝长844米、光折231、洁净95.58分,蚕茧质量成为全国一流。

  “涪城经验”启示我们,在蚕茧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既要做“加法”,又要做“减法”,还要做“除法”。所谓“加法”,就是通过提高品质和扩大户营规模来增加收益。涪城的优质蚕茧能缫制6A级以上的高品位生丝,这种生丝最近可以卖到40万元/吨的价格,比一般生丝增加7-9万元。所以涪城的干茧卖到了136元/公斤,比一般的100元/公斤的价格增加30元以上,优越的品质为蚕茧生产提供了强力支撑。来自2000多户的5000亩耕地经过龙头企业建成高标准桑园,其中4000亩已返包给168户蚕农,户营规模由2亩扩大到了23亩。所谓“减法”就是围绕减少用工来提升效益。据介绍,经过高标准桑园建设和设施设备条件改善,现在养蚕给桑时间节约20%、消毒时间节约80%、上蔟用工节约60%,桑叶采摘费用降到了0.3元/公斤。所谓“除法”就是蛋糕做大以后,公司与蚕农实行利益均沾。取得良好效益的龙头企业没有忘记蚕农,把鲜茧收购价格提到了42.8元/公斤,比一般地方的32元左右增加了30%。如果加上共育补贴、桑园租金优惠、肥料补贴,蚕农实际所得还要增加4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