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创新举措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04.02.2016  12:21

  2015年,绵阳市通过科学合作布局、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大力整合项目资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全面强化监管整治等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现代农业发展焕发勃勃生机。

   合理布局树魅力

  发展现代农业要立足资源秉赋条件,充分发挥绵阳农业的比较优势,科学合理布局农产品种植区域是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工作。由于我市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地势北高南低由山地向丘陵过渡,适合多种类型的作物生长,可形成不同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分布。因此,全市近年来先后编制了农业灾后重建、蔬菜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等规划。在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同时,大力调整种植结构,逐步扩大了平坝地区蔬菜、水果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丘陵地区菜—稻—菜、稻—蒜(菜)、玉米—药材粮经复合型模式的探索推广,以及平武、北川等山区茶叶、中药材、高山蔬菜等山区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了稳粮提质增效益的目的。

   产业发展添动力

  全市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着力培育特色产业体系,重点在产业规划、龙头培育、品牌创建、链条延伸、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建设了一批区域明显、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目前,全市已建成76个蔬菜、水果、中药材、蚕桑等现代农业产业万亩示范区,其中省级认定命名就达28个。尤其是江油今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标准这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项目实施夯实力

  全市抢抓中央加大“三农”投入机遇,大力整合项目资金,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工商资本投入,竭尽全力开展农业基础建设和产业扶持发展。数据显示,全市仅2015年就整合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产油(产粮)大县奖励补助、市级农业产业化等各类项目资金9.6亿元,吸引社会资本10亿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9.76万亩,带动13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和71万亩“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顺利建设。同时,围绕“以项目带动产业升级、以产业带动发展”的思路,大力推广种养结合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沪川牧场把“畜粪污染综合治理与利用”作为切入点,建立了天丰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300余亩,通过生猪养殖与芦笋种植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以养促种、农牧共赢”的生态高效畜牧产业发展道路。梓潼县泉源家庭农场以建设循环、高效、环保的种养结合一体化现代农场为目标,大力发展富硒猕猴桃、优质水稻种植和规模化生猪养殖,在有效解决了猪粪污染和秸秆禁烧难题的同时,实现了收入与效益双增的目的。

   经营主体培育挖潜力

  全市积极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业生产适度规模比重逐渐增大,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市合作社已达2422家,入社成员36万户,带动农户79万户,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7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36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17家、县级示范合作社260家。以三台县大兴农机专业合作社、三台杨五沟村奕川家庭农场、游仙太平乡土地托管中心、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唐以全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壮大,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了与传统农户家庭互利互补、共生共赢的新局面。

   机制创新释活力

  一是在创新土地流转新模式上,全市采取土地租赁、入股、转让等办法,推进土地向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同时又以承包地作价入股,参与企业二次利润分配,让农民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真正解放出来,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促进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也实现了农民持续增收的目的。从涪城杨关产业带和江油新安农业公园近年来的建设实践来看,通过产业发展能有效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农户从每年几千元的收入快速增长到2万元以上,年均增长超过20%。

  二是在创新农业经营新模式上,全市大力推行龙头组织带动型、农业设施支撑型、休闲观光拉动型、农业电商引领型等发展新模式,逐步构建起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新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为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切实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方面积极行动。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触网触电”,开展物流仓储、期货交易、现货交易、自产自销等为重点,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不断扩大农业电子商务经营范围,加快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提升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增值,促进农民增收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例如江油蜀岭联合社通过探索“农民合作社+电商”模式,不仅为市民提供网上购物、本地送货等人性化服务和质优价廉农产品。同时也为合作社发展注入了活力,拓展了销售空间,实现了市民、社员、企业三方共赢互惠。目前,联合社已有成员社91个,注册资金9150万元,固定资产1.02亿元,涉及农户1.1万户,带动农户2.5万户,产品年销售收入2.3亿元。

   质量监管保障力

  按照“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总要求,坚持一手抓严格执法监管,一手抓推进标准化生产,做到“”出来和“”出来两手硬,努力确保了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特别是针对高毒农药,“瘦肉精”、假劣农资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同时,按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的工作思路,通过建立“三品一标”认证奖励制度,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全市农畜水认证的三品一标已达478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县实现全覆盖,认定面积达408万亩, 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7%;《江油獭兔养殖技术规范》、《芦笋种植技术规范》等7个区域性地方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以进一步推动地方标准体系完善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