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五强化”实现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万件大关

15.02.2017  04:31

 

 

一是强化目标激励。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创造提质工程和实施促进工程,按照“量质并重、质量优先”要求,加强目标考核。用好用活专利资助与奖励专项资金,加大对专利申请资助力度,提高企业、科研院所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16年,共受理各类资助申请5769件,发放资助资金718.59万元。 二是强化资金帮扶。 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鼓励和支持银企对接,积极为企业寻求发展资金“牵线搭桥”,着力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与知识产权转化难问题。2016年,全市新增专利质押融资贷款6500余万元,累计贷款达2.8亿元。 三是强化优势培育。 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主体作用,组织、协助和指导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培育企业的申报和创建,促进企业自觉提升自主研发和创造能力,切实当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排头兵。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试点示范优势培育企业9家,省级试点示范优势培育企业35家。 四是强化专业服务。 科技城创新中心二期中国(绵阳)科技城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引进省内外21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提供办公场地300余平米,并对相关费用进行优惠减免,大力解决入驻机构的后顾之忧,为知识产权代理工作提供良好环境。 五是强化军民融合。 加强与中物院、空气动力研究中心、624所等国防科研单位的院地知识产权工作日常沟通和信息互动,先后两次与中物院联合召开促进国防科研院所专利技术管理、转移转化座谈会,并对中物院2012年以来申请、授权的非国防专利进行初步统计和分析,积极促进科研院所国防专利向地方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