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古羌草编昆虫年底要与荷兰比利时人say hello

14.11.2014  12:29

黄强在展示新开发的草编龙座托。记者 朱雪黎 摄

    11月6日,行走藏羌彝小分队抵达绵阳,这里是四川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辐射区域。在北川羌族自治县巴拿恰步行街,记者见到了将古羌草编做成现代生意的黄强。

    一见面,黄强的电话就响个不停。“3万件草编昆虫、动物正在报关,现在才知道还要检验检疫证,急死人了。”趁着对方说话空档,黄强捂着听筒向记者解释突发状况。原来,年底,他的草编昆虫要到荷兰、比利时等地参加展销。不熟悉手续流程,让第一次走海路运输草编昆虫的黄强有些手忙脚乱。

    黄强告诉记者,草编是羌族的一门传统技艺,历史可追溯至大禹治水时穿的草鞋以及治水使用的藤编筐溜索。北川一些乡镇的羌族老人至今仍保持着编草鞋穿的习惯。

    2004年,在绵阳一家化工企业上班的黄强,主要负责研究如何将稻草、麦秆等农村废弃物再利用。一次,看到父亲脚上穿的草鞋,他灵光一闪,动起了做草编的念头。

    同年,黄强从公司辞职,潜心向羌族老人学习草编工艺。从用稻草、玉米壳编草鞋,到用棕树叶编螳螂、知了等昆虫,黄强前后用了近2年时间。之后,他又自己琢磨出草编12生肖等一系列工艺品。

    2009年,他开始在北川农村设立基地,培训草编技艺传人。“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流水线作业,成为古羌草编现代生意经的第一步。“我现在有17个基地,陆续培养了1000余名农民掌握草编技能。”黄强指着库房里晾晒着的上万件草编昆虫“零件”说,目前有200余名学员与他保持长期合作,不同的人专门负责编某个部分,大大提高了草编效率。

    单价几元钱的草编小昆虫,如何才能卖出“大价钱”?黄强选中了快销产品的跑量模式。“我正在和几家知名电商品牌谈合作。自己单打独斗,量太小。”走电商,黄强选择直接将经销权给平台商。走零售,黄强最近正在赶库存,“每年要保证有50万件的库存才能应对各方需求。

    虽说草编成本低,但量大了也是不小的数目。黄强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可能带来的红利充满期待:“做草编,基础投入很大,如果我们也能争取到相关扶持,将来的发展会更好!”(记者 朱雪黎 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