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内涝之惑—绵阳城市内涝治理侧记(二)

06.05.2014  11:34

  汹涌而来的洪水所形成的城市内涝情况一年比一年严重,内涝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密,带给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也越来越多。在市民对城市内涝的怨愤不断增多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主要领导也在为如何治理城市内涝而殚心竭力。然而,要治理好城市内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寻找到形成内涝的症结所在。

  绵阳也像中国其他很多城市一样,城市防洪工程的规划、建设先天就存在不足,标准不高不说,很多地方还不配套。用绵阳市常务副市长李炜的话说就是:“绵阳城市部份片区的排涝工程,是贷了帐的”。

  城市从历史深处走来,近年来建设速度又过快,雨污水疏浚设施不能及时配套,城市排水设计标准过低,是城市“看海”的主要原因。但城区原有排涝的渠、堰被占用、截断,造成排涝不畅;原有水库、塘堰被填埋,致使内涝蓄水减压能力降低等原因对城市内涝也起到了加大的作用。

  以历年来内涝情况最为严峻的三里桥、西山南路片区为例。由于该片区集雨面较大,城市新建过程中,董家沟等沟渠断面被占,地表硬化面积大幅增加,致使雨水径流系数变大;原有植被变为市政道路或商住用地,致使雨水自然渗透能力降低;原有塘堰、水库被填埋,致使调蓄雨水功能减弱;再加上原有排水体系和途径的改变;以及该片区位于高处,向城区方向总体由高走低,致使大量雨水在短时间内汇集至双碑立交至西山立交一线等原因,造成该处每遇大雨,无处可去的洪水便顺山而下,使剑南路西段园艺山段整个街道瞬间变为波涛汹涌的河道,洪水夹沙带石,迅速汇集到三里村铁路桥下,桥下所设置的导水沟渠本身就导流能力不足,淹没道路,倒灌进居民小区,整个片区都会变成水乡泽国。

  另外,在城市里,拔地而起的建筑有时候就是一种围堰,被其围起来的大量雨水必须通过一些特定的沟渠才能排放,如因沟渠设计的过水能力不足或过水沟渠被其他城市设施占用致使城市积水不能及时排泄也会引起内涝。绵阳市绵中铁路桥下穿通道在2013年因成绵乐高铁建设需要完全重建,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瑕疵就是内涝的成因,工程交付后,由于以上原因,如遇稍大点的降雨,通道内就会内涝积水,致使交通中断。

绵阳“内涝”之忧

  洪水猛兽,自古就是民心所忧所怕。城市内涝在给绵阳市民带来损失和痛苦的同时,也牵动着绵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上上下下的心。近年来,绵阳几届市委政府主要领导都把治理内涝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并明确表示:城市内涝事关城市安全,其治理工程的资金将获得优先安排。

  2010年7月23日,绵阳出现强降雨天气,城区局部路段出现内涝。当天下午,时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吴靖平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冒雨深入绵阳城区查看雨情,并亲自指导排涝工作。吴靖平当时就强调,要加大绵阳城市地下管网防洪体系建设,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切实有效地防止城市内涝问题,确保市民正常的生活秩序。并要求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地下雨污分流管网,梳理清楚城市地下管网现状,加大城市雨污分流管网体系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功能。尤其是对人口密集的地区要完善排水体系建设,保证市民出行安全。在视察园艺山的科创园区时,吴靖平着重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园艺山防洪体系建设,缓解城区防洪压力,不要在绵阳市民头上又形成一座“堰塞湖”。(建议此段篇幅小一些)

  现任绵阳市委书记罗强对于城市内涝等民生问题更是忧民所忧。2012年到任不久,便在7月11日对绵阳城区防洪排涝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行实地检查。这位民生书记明确提出:城市建设不仅要突出特色、优化布局,还要注重功能完善、设施配套,既要城市美丽繁荣,更要地下排洪排涝畅通,全力杜绝“城市看海”现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检查到三里桥片区,了解到该片区逢暴雨必涝的现状时,罗书记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快规划,科学论证,抓紧治理该片区的内涝问题。同时,要采取长短结合的办法,一方面要对规划设计进一步优化,一方面还必须做好眼前的排涝治理工作,有序推进防洪排涝改造工程。

绵阳市委书记罗强检查城区防洪排涝和基础设施建设

  在机场路,看到因年久失修,位于该地的5号排洪沟个别地段在暴雨中已被被冲毁后。罗书记当即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工作责任心,做好排洪渠清淤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排洪管网建设,提升城市防洪能力。

  绵阳市人民政府市长林书成也为城市内涝治理工程呕心沥血。正是他,把城市内涝提高到事关城市安全的高度来重视,明确表示在今年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中,绵阳市政府将坚持把城市安全放在首位,优先启动一批排污排涝项目,并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作为重大的民生项目,绵阳的城市内涝治理工作近年来一直由常务副市长李炜负责分管。每一场暴雨可能形成的内涝,亦让他揪心揪肺。2014年4月1日,他再一次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赶到董家沟排水设施、绵中下穿通道等防洪排涝工程施工现场视察,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现场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李炜充分肯定有关部门在内涝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市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是惠及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的建成有利于缓解城区内涝、改善当地百姓出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方面要多听取各方意见,充分论证,抓紧做好工程推进各项工作,科学统筹积极推进。他强调,项目推进既要抢时间、赶工期,又要坚持建设速度服从建设质量。市、区有关部门务必要增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时沟通项目建设情况,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加快施工进度。

  主要领导都忧心如焚,绵阳市住建局、规划局等作为直接的责任主体,其上上下下为了这一工作而操劳的人、事,更是数不胜数。作为住建局局长,郑志恒从到岗开始,为城市内涝的事,就没有一刻轻松过。面对市民的质疑,他需要解答;面对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他需要操心;面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拆迁、保障等问题,他更无法回避。到住建局任职不到2年,绵阳城区没有一处内涝结点和治理工程现场没有出现过他的身影,有些地点究竟跑了多少次,可能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了。用住建局工作人员的话说:“为治理城市内涝,郑局长的脚可能都跑大了。

  领导如此,具体执行城市防涝、排涝和内涝治理工程工作人的境况就可想而知了。每到汛期,负责城市防涝排涝的住建局市政设施维护中心工作人员仿佛都进入了战争动员状态。值班加班成为一种常态,天上落下的每一颗雨滴都会敲打着他们的心。风里雨里,泥里水里,城市内涝的节点上,总看得到他们忙碌的身影。采访中市政设施维护中心一位工作人员称:为了保证暴雨时城市不内涝,他最多时,曾经连续30多小时在一线抽排水,身上的湿衣服都穿出了臭味。

  防涝、排涝的员工如此,从事内涝治理的工程建设者也一样常为内涝的事牵肠挂肚。记者在绵阳董家沟瓶颈改造工程现场偶遇绵阳住建局副局长杨涛,在采访时杨局长说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常态,并要求不要在报道中提及。杨局长说:“对我们工程上的人来说,所有的人都和我一样,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工地上,不管是上班、下班或者是节假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城市内涝治理工程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办实事的示范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布署下,由绵阳市住建局牵头,规划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组织设计单位对城市内涝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梳理,从汇水来源、排水途径、排水出口进行了综合分析。 通过大量的实地查勘,绵阳的城市建设者们对这座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都了然于胸,对每一个内涝的节点也都清清楚楚,并会同有关专业设计部门制定出完善的解决方案。一场让城市告别“看海”的战役就此打响。

        绵阳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志恒一行在内涝治理项目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