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全力打好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
去年,我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擂鼓镇猫儿石村、桂溪乡渭沟村伊纳羌寨、马槽乡黑水村、青片乡上五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居特色突出、产业支撑有力、民族文化浓郁、人居环境优美、群众收入增长、民族关系和谐,成为我市民族地区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
重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帮助民族地区与全市发展同步,这是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除了扎实抓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普查工作,去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民族事业加快发展,加大民族地区投入,积极向上争取对民族地区的帮扶项目资金。全年争取省民族宗教委下达我市民族项目20个,资金总额1166万元;加大对市级民族工作机动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50万元项目的论证筛选,确保项目实效,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成效显著。
“输血”只能解决一时之难,“造血”方能破解长远之困。在帮扶中,我市既注重解决民族地区群众的眼前困难,安排专项资金,重点解决“四小工程”(小桥、小路、小水、小能源),为贫困户送去米、油、棉被等物资和慰问金。同时,又注重从长远着手,立足地区实际,培育符合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民族风情旅游,提升民族地区持续发展能力,全力打好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
为了增强民族地区脱贫奔康内生动力,我市充分发挥民族工作部门教育引导功能,立足“扶志扶智”,大力开展励志扶贫工作,正确引导民族地区群众自强自立、勤劳致富、奋力脱贫。在省民族宗教委下达我市的民族项目、市级民族工作机动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项目的申报和实施中,将群众道德行为表现、服务公益事业、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等情况纳入评价内容,作为必要条件;进一步完善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评估机制,将村民遵纪守法、感恩奋进、互帮互谅等美德作为推荐、申报和命名各类项目、称号和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同时,充分发挥我市5个中国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市民族地区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加快法治村寨建设,展现爱党爱国、民主法治的风尚。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对省、市民族项目资金的争取和项目的绩效评估力度,积极梳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各项支持政策,以民族乡镇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抓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确保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