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强化“造血”功能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17.04.2017  17:16

 

为进一步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绵竹市创新开展资产收益扶贫、产业项目引进、实用技术培训等扶贫举措,激活脱贫内生动力,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亮点纷呈。

一是资产收益扶贫,拓宽致富渠道。把发展光伏产业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进一步提升扶贫“造血”、“带富”功能。在绵竹市什地镇合结村试点开展光伏产业扶贫,探索实施财政补贴、村级维护、贫困户收益的建设模式。前期由政府统一采购光伏发电装置,并免费为该村安装30KW光伏发电系统,形成村集体资产。2016年底已试运行发电,预计年发电收益可达到3万元,80%用于贫困户收益,该村贫困户户均可分配400余元。

二是农业产业扶贫,增强发展信心。积极吸纳贫困人员参与年画制作、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把特色产业打造为脱贫产业、致富产业。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农户提供扶贫小额信贷,有效解决贫困农户产业发展的资金困难。县级领导包干联系全市21个镇(乡)、15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社区),经常性深入村组走访调研,精准扶贫、对症下药,帮助联系各类产业、个人贷款项目150余个,贷款金额6000余万元。实施小农水项目、灌溉渠标准化建设、道路整治和入户道路建设等10余项民生工程,引进葡萄、猕猴桃、月季、梅花鹿等20余个种养殖产业项目,大力增强了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三是实用技术扶贫,激活脱贫内动力。大力整合扶贫、农业、文化等部门的培训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行“企业下订单、贫困人员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买单”等培训模式,为精准扶贫对象提供优质培训服务,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选派151名业务精湛、热爱基层的农技人员驻村帮扶,协助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扶贫培训、就业培训、农民夜校等载体,共组织开展手工艺品编织、年画制作,食用菌、金银花、獭兔、梅花鹿等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100余期。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其摒弃“等、靠、要”思想,自立自强、就业增收,确保我市所有贫困群众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共同走上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