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在跨越发展的路上升腾

14.05.2014  18:23

  五月,一个特殊的季节,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六年前的那个五月,山河破碎,同胞遇难,绵竹被列为极重灾区。数十年的发展,几辈人积累下的美好,顿时烟消云散。

  又到五月。在明媚的阳光下漫步于绵竹,从巍巍九顶山下的清平银杏小镇到富有川西民居特色的孝德年画村,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场镇,一栋栋整洁漂亮的新民居,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道路,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给人以喜悦和激情。大街上,人流如织;校园内,书声琅琅;车间里,钢花飞溅……酒乡画城绵竹,到处是生机,到处是希望。

  六年,弹指一挥间。六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德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及江苏亲人的倾情援建下,英雄的绵竹人民坚强奋起,感恩奋进,从废墟走向新生,从悲壮走向豪迈,创造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人间奇迹。

  我们从废墟上坚强站立,在重建中感恩奋进,在全面振兴发展的路上幸福起来。六年来,绵竹儿女穿越灾难,奋起发展。从震前的2007年到震后的2013年,绵竹地区生产总值由震前的142.5亿元攀升到186亿元,增长了1.3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东汽、东投)总产值从震前的141.3亿元增至377亿元,增长了2.66倍;财政收入由震前的19.8亿元增加到49亿元,增长了2.47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震前12270元增加到25110元,增长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震前的4810元增加到11205元,增长2.3倍……一连串的数字,不仅是最有力的证明,更是奋进的诉说,发展的展现……

  (一)

  初夏时节,万物灵动,绵竹各工业园区呈现出蓬勃生机。在位于江苏工业园区的四川美大康华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该公司无菌注射剂及基药GMP技术改造工程主体建设已全面结束,所有设施设备均已到位,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忙碌生产。在拱星工业园区,昊华清平磷矿磷铵厂各个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开展技术创新,千方百计修旧利废降低非生产性开支,为实现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而努力着。在新市工业园区汉兴宏萍化工的生产车间,处处可闻机器轰鸣声。

  这是我们看到的最激动人心的发展画面。强震发生后,我市各工业企业及广大职工全力投入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后发展,用担当、责任和睿智书写新的发展篇章,用事实证明灾难只能压垮我们的车间和厂房,却永远也压不垮我们追求发展的信心。

  六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抓住灾后重建的历史机遇,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以项目的开工建设为抓手优化服务促进企业发展,以工业产业的集群、集中、集约发展为重点,在支持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培育和发展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从地震时遭受重创到止滑回升,再到现在的加快发展,一区带多园、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模式已经形成,在磨难中重生的绵竹工业企业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2013年我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7家,达到12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8.3亿元,同比增长12.1%;完成工业投资70亿元,同比增长19.2%。剑南春万吨白酒技改项目、龙蟒集团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川润公司20万吨/年合成氨技改项目、金瑞电工500KV高压及超高压电缆等11个技术改造项目和大唐国酒生态园、龙蟒集团100万吨/年复合肥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二)

  工业发展一马当先,农业农村的发展也迅速崛起。

  当下正是大战红五月的季节,绵竹大地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在孝德镇茶店子村的田间地头,不仅能看到群众收割小麦油菜或插秧的景象,更能看到群众忙碌收菜、种菜和浇水施肥的景象。村支部书记张力峰告诉记者说,自从该村通过成立合作社发展“菜-稻-菜”粮经复合模式建立蔬菜基地以来,加入到合作社种植蔬菜的农户越来越多,大家都说只要看准了市场,就不怕赚不到钱!

  在平坝地区,各镇乡大力推广“菜-稻-菜”粮经复合种植模式。什地镇的蔬菜基地、广济镇的大蒜基地、汉旺新开村的魔芋和食用菌基地,让当地农户走上了致富路。在沿山区,土门镇的玫瑰谷、九龙镇高效农业示范园、遵道镇猕猴桃核心示范区等项目已初具规模,当地农民依靠这些休闲农业旅游产业项目实现了增收。在清平、天池、金花等山区镇乡,当地农民则通过林经复合种植模式,一方面种植经果林,一方面发展林下养殖、种植等,开辟增收的新路子。在《绵竹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引领下,绵竹农村大地处处焕发勃勃生机。

  “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以前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这里会成为旅游景区。”绵竹年画村八大碗老板殷坤金说,重建不仅修好了我们被震垮的房子,还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而在金花镇玄郎村、九龙镇清泉村等地,群众都发自肺腑地说,“从山上搬到山下,交通好生活更方便了,就连成都来的客人都羡慕我们住的房子是‘小别墅’,生活环境像公园”。

  以产业促新村,以新村带产业,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互动,实现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灾后重建后,年画村、棚花村、罗荣村、桂花村、清泉村等1100多个农民集中居住点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节省了土地,还带动了当地的发展,为推进产村相融、成片建设农民新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我市将完善和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提升规划》,构建“一线、两园、三带、十片、三区”的产业布局,优化农民收入结构,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三)

  五彩的年画、美丽的乡村、令人心旷神怡的温泉、如水墨画一样的沿山风光,还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业地震遗址,……酒乡画城、山水绵竹,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历史文化赋予绵竹这座城市无限的魅力和韵味。

  为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坚持规划先行,狠抓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加大旅游宣传。随着孝德年画村、九龙山乡村旅游景区两个国家级4A级景区的建立和汉旺地震遗址、剑南老街、土门麓棠温泉等特色旅游景点声名鹊起,众多外地游客纷至沓来。

  “成绵复线通车以后,从成都到绵竹就一个多小时,非常方便。”“绵竹山好水好空气好,经过灾后重建变得更美了,在绵竹有美景、美食,还有美画,很棒!”但凡从外地来绵竹休闲或游玩的人,总会不由自主地为绵竹旅游“点赞”。今年,由市人民政府和四川旅游发展集团联合举办的绵竹旅游推介会在成都成功举行,川旅集团董事长曹兰剑赞叹“绵竹山水自然风光奇妙、生态环境优质、历史文化厚重,乡村风光充满诗意”,他表示在今后的合作中将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努力提升绵竹旅游的知名度,实现政企合作互利共赢。

  六年前,绵竹旅游“墙内开花”、“自娱自乐”;六年后,绵竹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向外界展示,并得到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游客的赞叹。2013年,全市旅游接待游客突破1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14.8亿元。而今年仅“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市就接待游客7.82万余人次,旅游正逐渐成为我市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朝阳产业。

  (四)

  震后第六年,我们不能忘记伤痛。在坚强前行的途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觉像梦一样”。是的,六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是全市人民的一个噩梦;而现在,新的生活带来新的梦想,建设富强、文化、生态、幸福绵竹就是51万绵竹人民共同的梦想,感恩、奋进、务实、创新、勤劳就是这个梦中生生不息的主旋律!

  震后第六年,我们心怀感恩。谈及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党和国家”、“感谢江苏亲人”。六年前灾难发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心迅速汇聚灾区,江苏和绵竹“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的铮铮誓言至今让我们心潮澎湃;而六年间,不管是日本大地震,还是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雅安芦山地震……我们感同深受,竭尽所能,传递爱心,温暖别人,我们为自己骄傲!

  回望这六年走过的路,我们不仅完成了灾后重建,还实现了“发展起跳”。规划先行、民生优先,学校、医院、敬老院、文化体育设施、公园以及城乡居民住房、小城镇规划和建设都赛过震前,赶超发达地区。交通大项目的实施,助力发展“拉锯战”,成绵复线建成通车让绵竹从实质上融入了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还有加快推进的绵茂公路、成兰铁路,为我市建设集仓储、中转、运输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城、江苏工业园、汉旺光机电产业园、德阿工业园、新市工业园、白酒产业城像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引领绵竹迈入新的发展快车道……

  灾难砥砺坚韧,奋斗昭示未来。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建设富强、文化、生态、幸福绵竹,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不是梦想,我们一定会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