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维稳资金退出实属无聊 可别误判哦

21.07.2015  12:14

政府干预不是为了影响股市的波动方向,而是为避免剧烈下跌引发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对政府股市维稳的决心应有准确的把握,由此确立市场将趋向稳定的信心,在投资过程中,对市场风险也要有充分的认识和预防。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20日午间表示,有媒体关于证监会正在研究维稳资金退出方案的报道不实,媒体对市场有重大影响的报道不与监管部门核实是不负责任的。下一阶段,证监会将继续把稳定市场、稳定人心、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工作目标,全力做好相关工作。(相关报道见A16版)

6月中下旬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大幅回调。反思这波调整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股市在大幅上涨后自身面临回调压力;另一方面,中国股市发展并不成熟,市场各方参与者以及监管机构对市场融资的过高杠杆率,思想准备和应对经验严重不足。面对股市剧烈下跌,为了避免引发系统性风险,有关部门接连推出稳定资本市场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包括央行宣布向证金公司提供无限的流动性,鼓励及要求上市公司以各种方式来稳定公司股票价格等。

中国政府的强力维稳迅速扭转了股市流动性枯竭的局面,并让投资者的信心得以快速恢复。然而,近日一些西方媒体对此不以为然,《华尔街日报》20日刊文表示,目前一些投资者心存忧虑,担心政府能否维持住股市的上涨动能。与此同时,昨天也有国内某知名财经类媒体,发表了“证监会正在研究维稳资金退出方案”的不实报道。国内外某些媒体对某一话题产生“联动”,这也许仅仅是巧合,但这些“不谋而合”的报道,确实让投资者再次感到了恐慌,并促使证监会在昨日午间迅速做出澄清以稳定市场。

媒体的不实报道让许多投资者十分愤怒,甚至有人斥之为“造谣捣乱”。媒体的报道或许并没有“捣乱”的主观恶意,但在目前情况下,针对维稳资金的所谓“退出方案”进行讨论,这种行为实属无聊。首先,股市目前还处于震荡反弹初步企稳的阶段,有关部门并没有宣布维稳行动胜利结束,且仍有部分维稳资金尚待投入市场,此时就讨论资金退出问题,相关报道即使不是“别有用心”,至少也是没有意义的。

此外,政府拿出资金是为了稳定市场,不是为了当博取差价的“短线客”。政府维稳资金买入股票后往往会持有较长一段时间,这也是常识,有关媒体在当下便迫不及待地探讨资金退出问题,令人奇怪。一些财经界人士言必称西方,对此次中国政府维稳股市的决策也持质疑态度,他们认为既然是进行市场化改革,政府就不应干预股市运行。这里恰恰就有一个美国政府干预市场的例子,而且这个例子还可以说明政府买入股票后通常会持有多长时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阻止市场进一步崩溃,美国政府累计向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了1800多亿美元资金,同时,美国财政部成为AIG的最大股东,持有其绝大部分股份。美国财政部持有AIG股份的时间长达三年,在市场稳定、公司运营正常后,才开始出售股份逐步退出。

纵观全球各国股市发展史,政府往往会间接或直接参与股市调控。上世纪20年代末,奉行不干预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美国政府,对华尔街股灾视而不见,最终酿成了“大萧条”悲剧。此后,美国政府及监管机构汲取教训,每逢股市剧烈动荡都会采取措施果断干预。

此次,中国政府参照发达市场的经验对市场进行干预,行动及时并达到了稳定市场的目标。广大投资者对政府股市维稳的决心应有准确的把握,这样才不会对股市未来的走势产生根本性误判。当然,投资者还要明白,政府干预并不是为了影响股市的波动方向,而是为了避免剧烈下跌引发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投资者要确立市场将趋向稳定的信心,同时,在投资过程中对市场风险也要有充分的认识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