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下“绣花”功打好攻坚战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四)
3月6日,机器轰鸣声打破了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的宁静,第一书记张凌早早来到村里的施工现场。他手里拿着两张公路施工图纸,9.6公里的通乡油路和5公里的通村入组路都将于今年内完成。“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来我们这里视察,让我们干劲十足。”
3月5日,雅安市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党支部书记骆云莲和村民一起讨论如何改造农家房屋,完善停车场、观景台等。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骆云莲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了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情况;今年,她最想告诉习近平总书记的是,狠下“绣花”功夫,古路村已走出一条脱贫“新路”。
路在脚下,连接过去。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在四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接连取得脱贫攻坚首战首胜、再战再胜,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路在眼前,指引未来。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在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奋斗者出发的季节。48.6万平方公里的四川大地上,9100多万巴蜀儿女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向着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使命如山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四川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
3月5日上午,乐山市峨边县杨河乡桠桠村第一书记赵路军,组织村民集中收看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盛况,聆听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当听到过去五年全国减贫“成绩单”时,村委会会议室里爆发出热烈掌声。
“成就里有我们的贡献。”赵路军说,桠桠村去年修通进村路,新建了村委会、幼儿园,成功退出贫困村。今年,全村的目标是建起山茶产业示范园,壮大村集体经济,前期规划200亩,项目已开始招标。
将目光投向全省。去年,四川实际退出贫困村3769个,完成率为102%;108.5万贫困老乡甩掉“穷帽”,完成率达103%;15个计划摘帽县贫困发生率均下降至3%以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17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至2.7%,全省贫困地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成如容易却艰辛。代表、委员们还记得,四川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6个省份之一,2012年底尚有750万贫困人口,逼近全国贫困人口的1/13。四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逾7成;88个贫困县几近全省县市区总数的一半。
代表、委员们还记得,四大片区“穷根”各不相同,秦巴山区、乌蒙山区贫困人口多,产业基础弱;藏区、彝区等民族地区曾“一步跨千年”,深度贫困与自然条件、社会治理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
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迎难而上、全力攻坚,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并作出庄严承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不落下一户一人!
代表、委员们认为,四川庄严承诺的背后,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统揽,科学调兵遣将,举全省之力,实打实、硬碰硬,形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强大声势。
一条时间轴,标注历程。2013年,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首次将脱贫攻坚纳入全省八项着力重点;2015年,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专题部署脱贫攻坚;2016年末的省委经济工作会,将脱贫攻坚定为“头等大事”;2017年底,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再次强调下足“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套坐标系,定位方向。在中央“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基础上,四川提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要求,既体现物质生活改善,又瞄准精神层面提升;既对接国家要求,又体现四川实际;既让群众切实可感,又便于指导实战。
一支主力军,强力攻坚。全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一起抓”最强指挥阵容形成。40名省领导和48个省直部门牵头联系一线;5万余名帮扶干部驻扎全部贫困村;今年首轮全覆盖督导已启动,数千名干部即将深入一线访贫问苦、督导督查。
一仗连着一仗打,四川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挑战依然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必须再接再厉,发扬连续作战作风,做好应对和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
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全国人大代表、省扶贫移民局局长降初介绍,今后3年,我省计划投入财政资金2275亿元,开展定点扶贫等工作,全力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不断巩固脱贫成果。
探索不止
下足“绣花”功夫,四川脱贫攻坚探索出不少成功经验,有些已走在全国前列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啥子叫精准?”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达州市渠县巨光乡金土村第一书记黄小军收到这样的提问。他拿出自己的工作日志,把针对贫困群众的帮扶办法展示给提问者。
黄小军介绍,村里年轻人有文化,安排他们学习驾驶技术,学成后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元;对年龄大的村民,则教他们建筑技术,到工地上一天能赚180元,“同样是就业,根据年龄、学历制定不同帮扶办法,这就是精准”。
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同样要精准。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市长邹自景表示,瞄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广元将推进县乡道改造、通组入户路建设;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改造农村危房、土坯房;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标准化中心校”建设,确保乡镇中心校全面达标。
总书记强调,牢牢把握精准。建档立卡要继续完善,精准施策要深入推进,扎实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重点工作。
牢记总书记重要要求,四川全面严格落实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六个精准”,推进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等“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变“漫灌”为“滴灌”。
锁定贫困对象,识别更精准。四川先后4次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建成“六有”大数据平台,将贫困人口识别、帮扶、退出全过程一“网”打尽。
锁定致贫原因,帮扶更精准。巴中市通江县杨柏乡双凤垭村贫困户张定元有技术,但缺启动资金,借了扶贫小额贷款种花椒;邻居付圣文体弱多病,通过公益岗位挣工资。两人方法迥异,奔上的却同是脱贫路。
锁定资源禀赋,脱贫更精准。3月2日起,2017年度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区、四川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面向社会公示。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风景,将变成一张张脱贫致富的烫金名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需要扎实推进、精准施策,更需要推陈出新、创新突破。
在资金上做文章,为脱贫攻坚提供充足“弹药”。四川在全国首创教育、卫生、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四项基金”,解决帮扶办法穷尽后仍存在的政策“死角”;乐山市马边县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签订全国首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流转协议,探索深度贫困地区资金筹措新模式。
在人员上做文章,破解“插花式”贫困难题。四川明确向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落实“三个一”帮扶机制,目前已选派第一书记8247名、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2732个、帮扶责任人26.7万人。
在考核上做文章,不断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今年初,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组成员走进宜宾市兴文县毓秀乡胜利村贫困群众家,看住房、算收入、问需求,考核还请来高校、科研机构等做第三方评估。不仅是党委政府,去年四川还首次考核省直部门定点扶贫、省内对口帮扶等工作成效,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代表、委员们表示,正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四川人不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才取得了这些开创性成效。
攻坚克难
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全省上下迎难而上、不胜不休
代表、委员们清楚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脱贫攻坚的关键。”全国人大代表、凉山州州长苏嘎尔布说,大凉山彝区“一步跨千年”,区域性、整体性贫困问题突出,全州17个县中有11个是深度贫困县,目前仍有贫困村1118个、贫困人口49.1万人。“脱贫有多难,凉山就有多拼”。
拼的何止是凉山!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对四川来说,藏区彝区45个深度贫困县是重中之重,45个深度贫困县中有深度贫困乡镇422个、深度贫困村2126个。
省委、省政府明确:下足“绣花”功夫,采取有力举措,付出超常努力,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鏖战深贫,四川加强政策措施保障。《四川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稳定实现45个深度贫困县摘帽、3993个贫困村退出、76.5万贫困人口脱贫;配套出台人才振兴、帮扶力量、飞地园区建设、禁毒防艾等4个配套意见,力争一举破除深度贫困坚冰,改写藏区彝区长期贫穷落后历史。
鏖战深贫,四川加大真金白银投入。降初介绍,今年要确保深度贫困地区12个深度贫困县摘帽、1245个贫困村退出、27万贫困人口脱贫;聚力推进住房、产业、就业、教育、健康、基础设施、生态扶贫“七大攻坚行动”;推进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全年计划投资18.5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154个。
鏖战深贫,四川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我省明确,每年将从深度贫困县选送1000名具有一定实用技能的乡村人才,开展一年的实训教育;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方式,每年为深度贫困县培养1000名紧缺专业大学本科生。“我们医院为定向培养的学生保留着7个岗位编制。”全国人大代表、甘孜州藏医院副院长江吉村说。
提高脱贫质量,需要补齐深贫“锅底”,也需要把握好脱贫标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确保进度和质量,让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不少代表、委员们对此给予点赞。全国人大代表、凉山州昭觉县庆恒乡庆恒村党支部书记吉克石乌表示,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脱贫攻坚才有“准星”,不会“脱靶”。
我省已明确,“两不愁、三保障”是现行扶贫标准,脱贫攻坚期内必须坚持不动摇。在接下来的各项工作中,各地各部门要准确把握,确保按照现行标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提高脱贫质量,需要激发内生动力。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我省各地已探索出不少扶志“妙招”。阿坝州红原县根据日常表现给贫困户打星评级,评级越高奖励越多;宜宾市屏山县推行“歇帮”机制,脱贫不积极,暂停帮扶3-6个月;巴中市通江县试点“增量奖补”法,产业发展好的才能拿奖励。
“凉山将加强教育引导,深入实施科技、文化、教育、卫生、计生、文明‘六进彝家’行动,真正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增强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致贫可耻的认识。”苏嘎尔布说。
扶智也有“礼包”送出。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介绍,今年我省将实施贫困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专项计划,组织省属高职院校单独划线、单独录取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建议,企业依靠自身产业优势,帮助贫困地区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教育,培养新型现代农民和新型农场主,“不但让贫困人口扶起来,更能走得远”。
春光烂漫处,奋斗好时节。9100多万巴蜀儿女正勠力同心、不胜不休,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消除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共沐时代之荣光!(记者侯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