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考减少科目 四川尚无方案和时间表

18.11.2013  10:29

    教育改革

    省教育厅分管招生的副厅长唐小我:

    这些都还没有具体操作方案。教育部刚召集各省开了会,关于减少高考科目,会上也只谈了改革方向,未涉及具体改革内容,也没有规定时间表

    国家考指委专家组成员司徒渝:

    在此前多次征求意见中,“2020年高考改革的总框架”中对减少高考科目也只提了方向,未列出具体方法。到底如何减?只有各地结合实际来操作

    高考科目怎么减少?首先可能从哪些科目开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激发了民间关于高考改革的热议。

    昨日,记者采访了省教育厅分管招生的副厅长唐小我及国家考指委专家组成员,据他们透露,目前有关“全国统考减少科目”这一改革,教育部尚未给出具体方案,也没有对此给出时间表。

    而在成都高中学校内,关于减少高考科目的设想已有多个版本。

     官方方案

    哪些科目会剔出高考

    尚未有具体实施方案

    在此次《决定》中提到的有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部分,大多都是对三年前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所确定的高考改革思路的进一步重申,但“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这点却是此前《纲要》中没有的。为此,在《决定》公布后,社会各界对高考的讨论也聚焦到了这两点上。

    减少高考科目将如何实施?哪些科目会被剔出高考?

    “这些都还没有具体操作方案。”据省教育厅分管招生的副厅长唐小我介绍,为了落实《决定》,教育部刚召集各省开了会,关于减少高考科目,“会上也只谈了改革方向”,未涉及具体改革内容,也没有规定时间表。

    国家考指委专家组成员司徒渝也表示,在此前多次征求意见中,“2020年高考改革的总框架”中对减少高考科目也只提了方向,未列出具体方法。到底如何减?“只有各地结合实际来操作”。

     民间设想

    语、数减不得是共识

    官方虽未出台具体方案,但有关如何减少高考科目,成都的老师、校长们却给出了多个版本的设想。

     设想一

    语、数必考 其他科目采取学分制

    数学、语文作为核心学科,不应发生变化,其他学科“都可以实行学分制,或考级制。”七中嘉祥学校的副校长张文川认为,高考减少科目,“数学最减不得”。数学作为重要的通识教育学科,是最不可能,也最不应该“滚出高考界”的。语文则具有跟数学同等的地位。而除通识教育学科外,其他学科则都可以作为高考“减少科目”的“试点”。

    以英语为例,张校长认为,在英语学科上实行社会化考试或考级,其实十分可行。英文不是通识教育范畴,而是工具学科。将工具通过考级来进行考核,并通过高校对级别的要求来报考相应高校,不仅没有削弱英语等工具学科,反而可能是种强化。

    在张文川看来,文理六科,也都可以使用类似的考核方式,或是借鉴国外的方式,使用学分制,“只是这会是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设 想二

    核心学科外 学生自选考试科目

    “可以适当减少一些考试科目”,华西中学校长胡齐鸣认为,“减少科目”的高考形式,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即学生自选考试科目。

    胡齐鸣称,近些年来,我国虽然也一直在鼓励和实施分省命题,但大多模式仍是“3+X”,“X”往往包含了三个或三个以上学科,这对学生来讲负担还是过重。欧美国家在中学阶段,会规定学习的核心学科,将其作为高考的必考科。除核心学科,学生们则可以凭自身的水平、能力以及兴趣再至少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其他学科参与考核。

    至于核心学科,胡校长认为,语文、数学毋庸置疑。他介绍称,欧美国家,除语数之外,核心学科还包括一门“科学”学科。“文理六科没有孰重孰轻之分”,在胡校长看来,文理六科各具专业性,不适合统一裁剪任何科目,应该让学生自选兴趣科目专攻。

     设想三

    语文+数学+大综合+专攻学科

    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树德中学历史老师郭子其认为,“减少科目”,不应裁减掉某一学科,而是学科重组后而产生的科目减少。在他看来,可能性较大的一种方案是:语数两科,加上文理六科降低难度后的大综合科目,再加上学生自选的一门专攻学科。

    “这次的改革方向很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郭子其认为,学生既要减轻负担,同时也要全面发展。因而大综合的设置很有必要。当然,6科综合后,各科难度必须降低,这样就普及了学生知识的全面性。与此同时,为了突出重点,除了语数两门重要学科外,学生需有一门专攻学科,让每个学生有针对性地发展。

     另有观点

    只在形式上纠结

    难破应试教育困局

    在成都高中老师、校长们热烈探讨各种减少高考科目方案的同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却认为,只是在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上做改革调整,将很难打破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缓解社会的考试焦虑。公众关注的焦点应集中在《决定》中提及的“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等改革上。

    熊丙奇表示,我国过去20年的高考改革,一直在高考科目上做文章,从7门到6门,再到3+X,可应试教育的局面未有改观,再单纯谈减少科目,很难让高考改革起到效果,公众和教育部门需关注的是高考的系统化改革。

    他认为,目前高校在录取时还是按单一的分数从高低结合志愿投档录取。这种唯分数的录取方式,必然导致应试教育。而高考改革的必由之路就是实行“考试、招生相对分离”,简单地说,就是中学自主教学、考试社会组织、大学自主招生。

    按照这种招考模式,中学才能摆脱考试指挥棒,自主设置课程,不考虑分不分文理科,也不用考虑哪些科目高考考或不考,就实行学分制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未来学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以及课程难度,喜欢文科的多选文科课程,喜欢理科的学生多选理科,在学生升学时,用统一测试的成绩、中学学科学习成绩申请大学,大学结合这两项成绩以及面试考察录取学生。成都商报记者 王垚 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