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绵阳市“旅游+”的思考与实践

03.11.2015  10:12

  旅游业是一项无边界的综合产业,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提升力,能渗透各行业并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在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同时,催生出各种新业态,提升各行各业,旅游业的这种综合性特征,决定了旅游业的规模将越来越大、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前景将越来越广阔。作为四川省旅游多点多级的重要支撑级、大九寨国际旅游环线和三国蜀道文化国际旅游线上的主要节点,绵阳市通过统筹推进“旅游+”战略,把旅游业的要素渗入、融进其他相关产业和领域,带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的共同发展。

  一、积极实践

  绵阳市以打造成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地为目标,坚持发挥“旅游+”的跨部门融合作用,力推多规合一,打造全域旅游。坚持以城旅一体化发展为战略,以彰显各地特色为原则,打破行政区域藩篱,构建符合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和区域旅游由点及面带动规律的全域全新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以及地区发展龙头项目、支撑项目梯队。通过“旅游+”,进一步实现全域旅游。

  1.旅游+农业

  围绕北川县擂鼓镇猫儿石村,平武县豆叩镇银铃村等12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实施“千村旅游富民计划”和“万户民宿服务达标计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打造环城市乡村旅游休憩带。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约4.7万农民从事乡村旅游经营活动,全市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1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实践证明,旅游+农业所形成的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之路,初步实现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发展模式,成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经济。

  2.旅游+文化

  绵阳市近年来积极推动李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实施李白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以江油李白文化遗存为依托,以和谐的山水生态建设为先导,围绕“诗意中国·诗歌小镇”的发展战略定位,融入“绵江安北”一体化城镇发展格局,依托“李白故里”文化品牌,突出旅游商贸型小城镇建设,形成集“旅游观光、朝拜诗仙、诗歌诵读、休闲体验、健康养老、美丽乡村”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商、宜旅的现代文化休闲小镇。旅游+文化模式的发展,不断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文化旅游需求,进一步构成了绵阳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3.旅游+互联网

  绵阳市积极应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旅游推广宣传。建设旅游行程规划、目的地营销、三维虚拟景点等系统,组建乡村旅游商圈联盟,全市80余家乡村旅游企业加入商圈联盟,实现相关产品信息实时发布以及在线销售、预订功能,并推动绵阳旅游手机APP的广泛使用。全市加快了旅游行业运行监管及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在全市星级酒店、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地安装绵阳旅游终端查询机20台,为游客提供集散、咨询、预订、票务等多功能综合服务,有效开展游客流量监控预警、旅游高峰时段分流、旅行健康提示等工作。通过推进旅游+互联网,改变旅游组织方式、市场经营模式以及游客的出游方式和消费,用信息化武装旅游。

  4.旅游+城市建设

  一是加快城市休闲旅游一体化建设。围绕构筑现代都市旅游,重点培育商务会展、特色街区、文化演艺、滨水游憩、主题购物、时尚美食等休闲旅游消费热点。围绕中国科技城,重点发展科学家公园、绵阳科技馆、两弹城、科技创新中心、九院科技馆、城南汽车公园等科技旅游。二是加快城市景城一体化建设。结合绵阳城市的公园、绿地、出入口、景观节点,在美丽绵阳的升级整治工作中,加强旅游与城市建设融合,大力推进城景一体化建设。三是加快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绵阳机场实现航班直达城市25个,全市旅游客车总数达到140辆,开通了机场至火车站的快速摆渡大巴,旅游交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大力构建科技休闲等突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标志景观和主客共享的城市休闲空间。

  二、发展举措

  做好“旅游+”任重道远,需要建立整体规划、统一协调、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发挥好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作用,让“旅游+”真正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1.要坚持政府主导

  政府主导的作用在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建设,高品质管理。多年来,绵阳市坚持全市旅游一盘棋的理念,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合力兴旅。下一步将融入多规合一、主客共享、全域旅游、协同发展等新理念,在摸清绵阳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旅游强市工作纲要,为绵阳市旅游强市工作找抓手,统筹推进“旅游+”,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经济重要增长极,使其成为绵阳市加快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2.要坚持面向市场

  “旅游+”融合发展,要尊重市场规律,对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引导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拓宽旅游消费领域,积极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更多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同时,加大旅游新业态产品的营销力度,构建政企联合,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加大新闻宣传、活动营销、网络营销的力度,形成线上线下良性互动。

  3.要大力延长产业链条

  在大力促进“旅游+”发展的同时,要推动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推动旅游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和上中下游产业链有机结合,以及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整体发展的竞争优势。当前,旅游投资需求大、热点领域多、潜力大,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健康养老旅游、旅游商品和户外休闲用品、自驾车和房车营地、大型旅游装备制造等正在成为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需要我们拉长旅游产业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4.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促进“旅游+”融合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科研工作者,还需要大量的专业管理人才,将研究、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要大力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引进力度,引进和聘用一批高素质的国内外专业人才,重点引进策划创意、规划设计、项目运作、科技信息、高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要抓好人才培养。抓好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争取培养出更多的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要探索旅游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加快形成行政管理、企业经营、行业服务相配套的旅游人才体系,满足旅游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