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社保,哪些短板还需补齐?
记者张凤云
12月24日下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水平依然较低
《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我国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合计达8.37亿人,其中职工参保3.38亿人,城乡居民参保4.99亿人。但是报告也提到,目前全国还有1亿多人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就包括大量农民工和农民。
“多数地方的农民反映,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水平比较低。”乌日图委员说,农民60岁以后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中央财政一人55块钱,地方财政根据当地的财力增加。但是过了很多年,这个标准没有调整,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比较就感到不公平,职工比他们还高很多。”乌日图说,“现在各地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水平差距已经很大了,有些财力不错的地方已经增加到了200多元,对于这么大的差距,国家应该尽快拿出意见来。”
与此同时,农民参加新农保缴费选择档次较低也是个普遍问题。“低的省份,人均每月是60元。像我们黔东南州参保选择100元到400元的是138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9.18%。但是选择500元到900元的只有0.52%,选择1000元到1600元的是0.3%。”罗亮权委员建议,应该建立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加大改革力度,让养老金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
农民重复参保问题突出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体系逐步健全。截至今年11月底,新农合参保人数已达7.35亿人。
孙宝树委员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医保职责的分散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是部分群众重复参保,特别是农民工、乡镇企业职工、在城镇就读的农村学生、被征地的农民等人群参保问题更加突出,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浪费。二是社保部门和卫生计生部门分别制定城镇和农村医保政策,在制度的设计和工作重点上缺乏统筹衔接,固化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给政策的统一实施带来困难。”孙宝树说。
此外,新农合方面还存在农民自付比例过高以及农村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高的问题。“农民讲‘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就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辜胜阻委员说,“再有,跨区域的流动人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农民工‘有保险无保障’,农民工参加了他原来流出地的新农合,但是返乡报销的成本高昂,异地结算的手续繁杂,城市看病的起点和价格很高,导致这些人虽然有保险,但没保障。”
辜胜阻建议把职工医保、城居保和公费医疗“三保合一”。就业人口参保、家庭联保,从而扩大共济性。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也应该加入城市的医疗保险。“整个医疗保险就从现在的四张网,职工医保、城居保、公费医疗以及新农合分为城市医保和农村新农合两种体制。”辜胜阻说。
农民工参保何时才不“左右为难”?
在我国加速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跨地区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多达2.6亿人,农民工外出务工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多种风险,迫切需要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而现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方式对这一特征的适应性不足,还存在适应流动性不够的问题。
对此,穆东升委员明确提出,应进一步完善社保转移接续机制。“随着城镇化加速和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城乡人口流动不断加快,人们对社会保障服务也提出了新要求。由于有些制度的设定和运行尚未到位,目前城乡社保的转换衔接通道没有完全打通,一些群众还难以享受保障制度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比如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转移接续手续还不完善,统筹层次还不够高,使得流动人口看病难、领取养老金难的问题仍然不能得到彻底地解决,需要加快研究解决。”
吴晓灵委员认为,应该加快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全国统筹的力度。她建议采取基本养老保险加附加养老保险的方式,解决全国统筹的问题。“劳务输入的省份,特别是农民工进入的比较多的地方,劳动人口的年龄比较低,交的钱比较多,当这些农民工年纪大了回乡之后,他们的统筹资金带不走,于是就形成大量的结余。而那些劳务输出的省份,把劳动力都贡献给了劳务输入的省份,当农民工年龄大了回到当地时,个人账户可以带回去,但是统筹的部分带不回去,就加重了劳务输出省份的负担,因而在全国平调一部分资金到中央来作为统筹,我认为是有经济合理性的。”吴晓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