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外资开负面清单 成都启动改革

13.06.2014  10:26

    我市成为首个推动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的副省级城市

    日前,成都市召开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工作部署会,安排部署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工作,这标志着成都正式启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成都商报记者采访获悉,成都也成为首个推动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的副省级城市。

    据了解,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中,成都将由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研究制定成都市统一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内资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同时由市委编办和市政府法制办牵头梳理成都市本级准许清单,并由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建立健全成都市的监管清单。除上海自贸区和广东佛山南海区外,成都市作为首个推动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的副省级城市,将通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发挥市场的作用。

    负面清单

    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简言之就是外来投资可以“非禁即入”。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让外企可以照这个清单实行自检,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部分事先进行整改,从而提高外资进入的效率。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政府审批制,这使外企在审批过程中易陷入扯皮。

    一个例子

    高新区确定的四大主导产业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生产性服务业,“7+2”产业重点领域包括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基础产业等等。虽然目前该清单尚未出台,但可以预见的是:清单将对上述产业进入高新区提供最大便利,而对不符合高新区产业定位的领域进行限制。

    正面意义

    在监管清单方面,高新区将重点研究制定建立健全事后监管机制,通过监管清单管理制度,让政府的工作重心进一步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管”转移,做到监管有力,更好地维护社会经营环境的公平和正义。

    高新区 清单预计年内出台

    上海自贸区获批后,“负面清单”成为经济热词。但如何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却是一个十分专业和复杂的改革探索。就在成都市启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同时,昨日,成都高新区对外发布消息称:高新区将在近期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并开展试点。目前清单已在研究制定当中,预计年内出台。

    负面清单管理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简言之就是对外来投资“非禁即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极大放宽了对外来投资的限制,对扩大开放意义重大。但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并不能完全照搬,各地须按照自身特点进行设计———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昨天就表示,高新区的负面清单管理将围绕高新区“三次创业”产业规划中确定的四大主导产业和“7+2”产业重点领域开展。高新区确定的四大主导产业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生产性服务业,“7+2”产业重点领域包括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基础产业等等。虽然目前该清单尚未出台,但可以预见的是:清单将对上述产业进入高新区提供最大便利,而对不符合高新区产业定位的领域进行限制。高新区投服局一位人士举例说:比如某些集成电路制造业,可能并不是最先进的,不符合高新区的产业定位。这样他们就会引导这种产业到其他需要此类产业的地区去,同时对符合自身产业定位的高端产业“张开怀抱”。

    政府职能 从事前审批到事后监管

    “负面清单制定出来后,企业即便在海外也可以轻松知道自己的产业是否符合高新区的定位,一个电话就能搞清楚值不值得到这里来投资。可以说,负面清单管理将极大提高外资投资的便利性”,这位人士解释称。

    在监管清单方面,高新区将重点研究制定建立健全事后监管机制,通过监管清单管理制度,让政府的工作重心进一步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管”转移,做到监管有力,更好地维护 社会经营环境的公平和正义。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透露,负面清单有望在年内制定出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后,将有效激活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促进政府行为公开化、透明化,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环境。 记者 韩利 唐小涛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