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快7年内出现结构性财赤 曾俊华首提加税
“假设经常性开支每年以3%的幅度增长,政府开支平均年增7.5%,香港将在7年后迎来结构性财政赤字。”26日,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首次提出不排除加税和提高政府部门收费,以实现开源节流,避免重蹈回归初期的巨额财赤。
行政长官梁振英在1月公布了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社会福利开支涵盖医疗、教育、养老、扶贫等多个范畴,经常性开支在短短1年内就超过了前任特首曾荫权7年的增幅,向福利社会转型对香港财政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曾俊华说:“没有人可以违背《基本法》所订立的量入为出原则,香港必须在尚有财政储备时未雨绸缪。”
具体而言,政府表示要严格控制开支增长,每年拟定财政预算案时,以中期预测的名义GDP增长率作为预算开支总额增幅的上限,即每年4.4%。2013-2015财年,政府经营开支预计为3250亿港元,同比减少4.1%,主要因为政府取消电费补贴、缩减差饷和商业登记费豁免,导致一次性舒缓措施规模从年均300-400亿港元减至200亿港元。但经常性开支额外大增250亿港元,以配合特首梁振英的社会福利计划。
节流亦需开源。曾俊华明确指出,“不排除任何增加税收的方法”,但承认立刻加税缺乏社会共识;提高部门收费也是保障政府收入的有效途径。政府计划今年检讨19年未曾加价的水费、康文收费和环境卫生收费。
身为“长远财政计划工作小组”的成员,毕马威中国税务合伙人王尹巧仪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访问时称,香港要想避免过早出现财政赤字,必须严守财政纪律。随着人口老化,医疗和社会福利开支逐年递增,缩减一次性舒缓措施将成为常态。将差饷豁免由1年缩减至半年,取消商业登记费宽免,已实际增加了间接税收。
至于新增税种,安永香港及澳门地区税务主管合伙人何淑芬认为,分红税、物业投资税和商品服务税是广泛讨论的种类,但扩大税基不可避免会增加基层负担,须小心取得社会共识。但根据政府咨询、立法的程序,任何加税至少要3至5年才可落实;当财政危机来临时,加税难度更大,因此有必要马上检讨增加税收的可行性。
曾俊华还建议成立“未来基金”,利用2200亿港元的土地基金为基础,加入每年财政盈余的一部分,形成后备资源,当经济或财政危机发生时,继续开展关键的基建项目。
受亚洲金融危机和楼价大跌影响,香港曾经在1999年至2006年连续5个财政年度录得财政赤字,2001-2002财年更创下633亿港元的“天文赤字”。时任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不得不在2002-2003年财年停止所有基建工程,评级机构更威胁调降港元和香港评级。
王尹巧仪表示,未来基金只在财政状况紧急时备用,目的是避免在经济下行周期被迫缩减关键开支,导致经济复苏缓慢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