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卖辆私家电动汽车有多难

26.05.2014  11:31

  5月20日,成都总府路上,这样一个有着统一标识的车队引人瞩目。车队的领头人就是岳川东,每隔几天他便会带着团队,开着电动汽车行驶在成都城区,吸引目标客户的注意。

  奇瑞和北汽新能源汽车四川一级代理商岳川东,坐在成都新开张的摩尔国际汽配城内,悲喜交加。

  3年租金要花接近30万元,虽然心疼,但电动汽车终于可以在同一商圈挑战燃油汽车,这让岳川东内心的豪情似乎又被重新点燃。然而,进入电动汽车行业3年来,车并不好卖,也看不到盈利的前景。

  政府在力推电动公交和电动公务用车,“岳川东们”在努力敲开电动私家车市场。电动私家车看起来市场广阔,但在“岳川东们”看来,没点钱没点信念没点支持,这个生意根本坚持不下去。

   A、销售之难

  岳川东从2011年开始卖电动汽车。以前做生意顺风顺水的他,却在私家电动汽车的售卖上备感艰难。“去年总共卖了45辆汽车,离销售500辆的盈亏点还差得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盈利。”岳川东希望,自己的公司不要倒闭。他手下的12名员工看到销量上不去,发不出工资,已纷纷离职。

  岳川东开始怀疑,自己赌电动汽车是不是赌错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电视机最走俏的时候,这位哈工大的高材生回到家乡达州开家电销售店,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赚到近千元。

  1999年当岳川东听到中国将入世的消息,他意识到巨大商机,开始研读入世文件,发现将淘汰老旧的化油车,汽车市场将迎来转型升级。“我把家电门店转让了,一个螺丝都没留下,把店里的17个学徒全部派到达州、巴中、南充等车站缠着客车师傅装车载电视、空调、高靠软座等。”精明的判断让岳川东一年收入就达到了200万元,也从此迷上了汽车行业。

  2002年起,岳川东开始关注电动汽车领域。2009年1月,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启动“十城千辆”工程,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2010年底,成都挤上第三批试点城市名单。2011年,奇瑞汽车找遍川内主流汽车销售4S店但无一家愿接受电动汽车后,找到了岳川东。

  经过一个月的考察和培训,岳川东花了约60万元租了一个门面,拿到了2辆样车。想大干一场的岳川东驾驶带着车身广告的电动汽车跑遍整个川东北地区,同时在电视电台、报纸和互联网都投了广告,一直到2012年2月份,崇州市民郑守权才通过网络信息找到了他。

  一开始郑守权买电动汽车的信念并不坚定。在QQ上聊了三个月又去达州看车后,郑守权成了岳川东第一个也是当年唯一一个购买私家电动汽车的人。这年年底,岳川东一算,90多万元已经打水漂了。

  2012年11月11日,2012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成都召开,听到消息的岳川东连夜将两辆电动汽车从达州运到成都,会场上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让岳川东觉得成都市场可能会更大,这也促成其将发展的重心从达州移到成都。“说来成都就这么怪,我们宣传力度很大,搞了城市巡展,还出台试乘等促销政策,但买的人就是没有。”岳川东说,2013年总共卖了45辆车,以达州和乐山为主,成都1辆都没卖出去,这离销售500辆的盈亏点还差得远。

  岳川东在哈工大的老同学方国龙去年9月份接手了在宜宾的二级代理,如今也亏了30多万元准备退出,“电动汽车是个好东西,但没点钱没点信念没点支持是坚持不下去的。”方国龙说。

  4年之后,旨在通过财政补贴在公共交通领域示范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然后开启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市场的各种政策激励,远远没有实现原有的初衷。

    1 2 3 下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