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政府改革是当前改革的“牛鼻子”

08.11.2013  01:59

  新华网北京11月7日电 经济日报11月8日署名文章:一鼓作气打好改革攻坚战

  钟经文

  这些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比较容易的改革基本都改了,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改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紧紧围绕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以政府改革为突破口,一鼓作气向前冲,坚决打好改革攻坚战。

  一

  近期,一股“银行热”扑面而来。继京东方、新华联等一大批企业纷纷出资参股银行后,万科又注资30多亿元成为徽商银行大股东。电器、服装、食品、煤电、采掘、文化、环保等企业,甚至还有不少科技企业,也都“一窝蜂”投资办银行,一点儿不亚于前些年的“房地产热”。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大量资金涌向银行业,自然是逐利驱动。我国银行业很赚钱,其盈利之丰厚一度相当惊人。上周,沪深两市2467家企业三季报已全部披露,其中,16家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9183.78亿元,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的58%,如果再加上作为投资银行的券商,还有保险、信托,这个比例更大;而化工、采掘和建材所占比例各自仅4%,房地产、交通运输设备和公用事业各占3%,其余的农业、商业、机械、钢铁、石油和通讯等加起来约占20%左右。再从增长幅度上分析,今年以来银行业即便碰到了利率市场化加速、金融脱媒加剧等不利影响,净利润增幅也达到12.07%。反观实体经济,不仅利润微薄,而且步履艰难,除了少数垄断企业和房地产等企业的境况稍好一些,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比较困难。

  这两年,有关部门为了扭转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严重失衡,出台了不少政策。现在看起来,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重要原因就在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尚未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以金融市场为例,由于政府既是主要金融机构的所有者,也是监管者和隐性担保者,一旦用“政府的手”替代市场配置资金和决定资金价格,很容易导致金融资源错配。当前的“银行热”就体现了扭曲的市场信号形成的不良产业导向。

  政府和市场关系不顺还体现在许多方面,反映在各个领域和具体事情上。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新阶段,发展要转型,转型靠改革。事实证明,许多矛盾和问题最后都集中在行政体制上,特别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政府职能必须转变,政府改革迫在眉睫。

  打好改革攻坚战,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和战略制高点。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但在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处理上,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在政府作用方面,不合理的限制性规章制度和行政审批过多过细,各种政策工具选择搭配不适当,过多运用行政性手段干预市场主体特别是微观主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经济的效率与活力。又如在市场功能方面,不少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大量排放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过度市场化,造成利益导向扭曲。这些问题近年来虽得到不同程度解决,但总体上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我们通过深化改革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是要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能够扬长避短、有机结合,两者作用都能得到有效发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在于政府改革,这也是当前改革的“牛鼻子”。

  二

  推进政府改革,不仅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牵引和杠杆作用,而且也是社会关切度高、呼声很强的一个领域。

  前几天,中央领导同志有个形象的说法,主要是讲政府不能再上路当“司机”了,而是既要管好“路灯”、“红绿灯”,为企业打造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和法治规则;又要当好“警察”,在企业违法或市场出现状况时进行果断干预和纠偏。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和目标。

  政府改革是篇大文章。如果说中央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则是下篇。现在中央政府放权很快,接下来各级地方政府也要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坚决放给市场、交给社会,中央放的权地方不能截留,更不能假放、空放、明放暗不放。

  一方面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另一方面则应加快市场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各级政府不仅要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还要把“该管的事情管起来”。现在,我们的市场体系建设仍比较滞后,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亟待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提高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从而在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还要在减少事先审批的基础上,当好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的角色,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监管行为,克服随意性;要加强社会建设,做好公共服务,严格依法行政,把各种矛盾的处理纳入法治轨道,维护经济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政府改革是此次改革攻坚战的主攻方向和重点,全社会高度关注,党和人民热切期待。

  三

  攻坚克难的改革充满了挑战性。从当前国内外环境看,深化改革虽然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但其复杂性、艰巨性不容低估,尤其是在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上。这些年我们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协调各方面利益和达成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的难度加大;社会各方面利益意识明显增强,分享改革成果的愿望强烈。正确认识改革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采取得力措施,我们就能掌握改革的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我们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他还强调说,改革“既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就改革的方法论而言,现在有这样几个关键词:解放思想、勇气智慧、统筹协调。

  打好改革攻坚战,需要新的思想解放。目前,对于深化改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大体是一致的,但那些由于形式主义的束缚而导致的貌似解放、实则僵化的观念,那些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难以跳出传统增长模式的惯性思维,那些极力维护本部门、本单位利益的小团体主义,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并时而作祟,因此绝不能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面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要强化大局意识,多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群众利益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绝不能被局部利益牵着走;要自觉与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推进改革;要以新思想、新办法破除长期积淀的旧习惯、老框框,最大限度地凝聚多元利益格局下的社会共识,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合力。

  打好改革攻坚战,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既要勇于进取、自我革命,又要勇于探索、大胆地闯。实际上,对于一些难关,只要方向明确,措施得当,一冲也就冲过去了。还应看到,在新一轮改革中,中央政府与各级政府负有同样的使命与责任,两个积极性缺一不可。中央做到了敢于决策、宏观把握、科学指导,地方也要勇于实践、善于突破,通过上下互动、点面结合,才能把改革不断推向前进,把“改革红利”释放到最大。

  对于破解利益羁绊的难题,则需要更多的智慧。任何发展方式都是一种动力机制的塑造和利益分配体制的安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制状况决定利益分配格局,利益分配格局又引导人们的行为。构建合法与合理利益受保护、非法和不当获利受打击的利益均衡格局,既需要勇往直前、大刀阔斧的果断,也需要利益权衡的毅然决断和如烹小鲜的细致考量。拿公务员收入调整和公务用车等项改革来讲,关了“后门”就应打开“前门”,进一步探索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岗位分类津贴、合理奖罚与任免等制度,一些改革试验区不妨先行先试。

  打好改革攻坚战,需要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使各方面的改革相互促进顺利实施,而不是相互掣肘。例如,宏观经济改革要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使改革既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又能通过政府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健康运行。再比如,解决地方财力不足问题,就要同时构建地方税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就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等等。统筹配套、协调推进,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把握方向,提供动力,更加妥善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