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经济强省 四川向驶入改革深水区吹响总攻号角

08.03.2016  15:45
  2016年的春天,一幅涌动着全面创新改革风雷之声的宏阔画卷正在四川这个西部大省徐徐展开。
  这一个春天,四川省送走了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103.1亿元,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这一个春天,深化改革让大家有了更多获得感,“十二五”规划实现圆满收官。
  展望2016年,是四川省“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开局之年,也是四川3万亿巨轮扬帆起航的新起点。2016年,四川将秉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集聚正能量,建设经济强省,向驶入改革深水区吹响总攻号角。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策源地之一的四川,从不缺乏源自血脉深处的改革基因传承,也从不缺少将改革推向深入的信心和决心。
  2016新春伊始,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发表新春贺辞,衷心希望越来越多的网友们加入四川的“朋友圈”,更多更好地为四川发展建言献策。这些话,展示了中国西部大省这位主政者集智天下吐哺兴川的渴盼与胸怀。
  刚刚过去的2015年,四川再次以一系列创新改革的形象被标注:
  成都高新区获批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3个省级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四川被确定为全国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
  而在2015年11月17日,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近十年来第一次将全面创新改革上升为全会决定,成为一份高瞻远瞩的行动指南——5年实现基本转型,四川省全省总体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奋力推进四川“两个跨越”。
  四川省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而明确指出:全面创新改革是四川省“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2016年要起好步,依托成德绵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聚焦军民融合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和重大政策。
  四川已经做好了准备,万事俱备迎春风。
  2016年,四川将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依托成德绵先行先试
  四川将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开展改革试验的先行先试,力争通过3年努力,在成德绵率先实现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的重大突破。
  一年前,一条成绵乐高铁,让成都、德阳、绵阳三地的“城市群”形象更加清晰——三地间穿行的速度和舒适度,成都、德阳、绵阳“一体化”得到跨越式提升:绵阳到成都最快50分钟,德阳到成都最快27分钟。
  2016年1月,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中国(绵阳)科技城管委会在成都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无疑是“成德绵协同创新”最切近的工作落地。而这也是四川省推进成德绵“一体化”改革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成都是“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其中成都高新区是中国在西部布局的首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是国家级新区;绵阳是中国国家层面唯一的科技城;德阳是中国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
  据资料显示,2015年成都、德阳、绵阳三市GDP总量加起来超过14106.63亿元,占去年四川省30103.1亿元GDP的近一半。作为四川省经济发展比较领先的区域,成德绵区域加快发展无疑将引领四川的发展。
  创新成果多、体制基础好、转型走在前、短期能突破,是成德绵地区的突出特点。
  成德绵大都市区有一个共同的谋划:以成都为极核,由成都主城区沿成绵高速公路和宝成铁路向北延伸,通过步调一致的整合,将成德绵大都市区建成四川乃至西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成为成渝经济带中最有价值的城市群。在这个核心区内,人口、城镇、产业高度集中,空间布局合理、聚合形态良好。
  相比于独自前行,提高区域内配套协作水平,增强成德绵大都市区的竞争力,将是更优选择。
  下一步,成都将更注重做大服务经济,并把功能辐射出去,成为更大区域的服务经济供应商。
  德阳将研究制定《成德同城化发展产业协作协议》,优化两地产业布局,共同打造全国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基地。
  绵阳则意图把“四川绵阳汽车产业园”打造成“四川省第二大汽车城”,与成都龙泉国际汽车城遥相呼应。
  未来,成德绵将进一步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实现共享资源、融合发展、协同创新,实现跨区域创新要素流动和聚集,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形成可复制的成德绵模式,为四川乃至天下带来全新机遇。
  就在2016年1月,首期规模20亿元的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完成注册等工作。这是四川省首只完成工商注册的省级引导基金,该基金目前已与成都、德阳、绵阳等地及多家创投机构沟通,未来将成立区域型子基金和行业型子基金。
  探索科技经济融合有效途径:
  军民深度融合
  2015年12月27-28日,四川省委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精心制定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积极培育军民融合型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努力在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上取得突破。
  四川绵阳的军工优势在全国独一无二,军民融合,既是四川的特色,也是未来四川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重点。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透露,绵阳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已占到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
  2016年2月2日,“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在绵阳正式启动。该中心针对四川绵阳387家军民融合企业,针对困扰军民融合企业的融资难、流程长等问题,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专门为其开通了“绿色通道”。2016年到2020年期间,对军民融合企业融资将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幅,不断扩大融资支持。
  就在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启动的几天前,绵阳市与西南科技大学共建的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也挂牌成立,旨在建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智库、思想库和人才培养、技术转移、协同创新的“特区”,为四川全面创新改革启发思路。
  各界精英纷纷献计献策。西南科技大学原校长肖正学认为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在后期的运营过程中,要理顺机制,让“军方”真正参与进来,建立起资源、技术和人才的军民双向共享机制。
  在四川省政协经济委主任王海林看来,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共享只是一个起点,更重要还在于,如何由资源共享进一步衍变为生产的“一体化”,按照“小核心、大配套”的模式,构筑军民融合生产协作体系。
  记者从其他渠道获悉,2016年,四川省将加快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启动200项军工技术成果再研发转民用,推动150项重点军民融合技改项目,力争培育50户军民融合型大企业大集团,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入军工领域。
  激发创新者动力和活力:
  实施创业四川行动
  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既是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途径,又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力实施创业四川行动,努力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取得突破是四川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点任务。
  在四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刚去过成都,见证过成都创新创业的热度。”诺贝尔奖获得者杰克邵斯达克
  教授在2015年9月成都高新区于美国波士顿举办的“菁蓉汇”活动现场表示:“中国西部城市中,成都的创新创业环境、创新资源要素是最好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磁共振物理学博士,曾任美国通用电气医疗集团副总裁的邹学明,10年前带领由20余名海归专家组成的创业团队在成都落地生根,创办“奥泰医疗”。如今,奥泰医疗已经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超导磁共振医疗设备供应商。跟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奥泰产品布局遍布四大洲,成功出口美国、英国、俄罗斯、伊朗、土耳其、泰国、乌兹别克斯坦等10余个海外国家。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物理学博士王暾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毅然归国赴蓉开始了地震预警研究工作。当前,由其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已在中国学校、社区、化工等场所和领域广泛应用。2015年8月,该系统在尼泊尔开建,之前还为印尼、海地等国家提供服务。
  四川正在通过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积极培育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大力拓展创新创业渠道保障等措施,充分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和活力。
  2016年1月5日,在成都卫星城郫县菁蓉小镇,包括美国硅谷知名创业导师LaurentLePen,天使投资人、FoundersSpace执行主席SteveHofman,小米创始人董事长雷军,以及光谷创业咖啡总经理李儒雄等70多人在内的创新创业导师团宣告成立。未来半年时间,计划发展上百位导师,将对“菁蓉镇”创业团队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与国际接轨。
  2016年2月2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在全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迎新春座谈会上勉励全省广大人才,要自觉做四川全面创新改革的推动者。
  四川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实需求,实施创业四川行动,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形成了想创、会创、能创、齐创的生动局面。目前,四川全省共有各类孵化器超过50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3万家,同比增长45%。全省建成202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已建在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95个,2015年大学生实现创业人数比上年增长70%,省内高校毕业生留川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