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经济工作总要求:把握大势 主动作为 转型发展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侧记
2015年全省经济工作总的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着力内需拉动、产业带动、创新驱动,狠抓改革攻坚,加强民生保障,强化风险防控,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本报记者 张岚 “基层对这次会议有很多期盼!”12月18日上午,脚步匆匆走进省委经济工作会会场的与会代表不约而同地说到了这句话。
期盼缘于对现实的疑惑:好多年没有看到过低于两位数的增速,地方如何应对新常态?经济新常态下,各项民生指标应该维持还是调低?新常态下,过去新建的厂房、新招的工人、新增的产能,今后何处安放?……
期盼也缘于对未来的担忧:2014年,四川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经济下行的压力一直没有减轻;即将到来的2015年,不仅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一年。
连续两天,成都都迎来了难得的冬日暖阳。
为期1天半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传出的重要信息,更让与会代表感受到暖意:新常态下,四川发展还有较大回旋余地。主动作为转型发展,新的增长点就在我们身边。认识新常态不能因为速度下来一点就误判形势,迷失方向,丧失信心
与会代表的疑惑都与一个词有关——新常态。
会场内、讨论中,对新常态的认识逐渐由模糊变清晰:新常态不是一个新的经济周期,而是一个新的时期;四川与全国一样,总体上也进入了速度换挡期。对四川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达成共识:新常态下,增长速度会下降,但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发展;新常态下,增加了抓经济发展的难度,更需要力度。
新常态下,四川是否有条件保持一个高于全国的合理增长?
与会代表从今年的四川经济运行找答案。今年以来,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但四川经济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变,经济结构还出现可喜变化。与会代表们对今年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推出的稳增长十六条措施,在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支持外贸及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如数家珍,“主动作为就能挖掘出经济增长的潜力。”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在外部找答案。他的笔记本上列出了一串“利好”: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开放战略、建设长江上游经济带以及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加快建设,都是四川大有可为的发展机会。“信心是最大的动力。”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从内部找答案。他在会议材料上用笔用力勾出了这句话:不能因为速度下来一点就误判形势,迷失方向,丧失信心。适应新常态
要挖掘潜力、激发活力,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德阳今年经济运行,特别是工业运行表现出了很大的韧性。”德阳市长陈新有认为,靠的就是转型发展。
在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看来,四川简单再生产的空间在减少,传统要素的推动力在减弱,新技术的孕育和突破期在延长。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无论在认识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已经成为四川的共识。
怎么转?到哪里寻找增长点?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带给大家一本新增长点发现培育的“行动指南”:
这两天,无论是在吃饭的路上、去会议室的路上,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总是被市州委书记、市长州长们围住。服务业比重上升,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趋势。也让四川一大批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市州,找到了共同的增长点。
从国家支持重点中找。泸州定下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基调:稳中有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底气何来?书记市长给出的答案是:国家大力规划建设长江经济带,将在交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等方面给泸州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从比较优势中找。明年,巴中市将着力培育绿色经济新增长点,依托巴中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充分释放生态“红利”,惠及更多群众生态“福利”,让经济新常态与人民自身的“心常态”相融互动。引领新常态
要有目标、有重点、有抓手、有形象进度要求,不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
12月19日上午,分组讨论刚一结束,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颜泽文,就找到省金融办主任王川红请教“农业项目融资”。对于去年实现销售收入增长30%以上的川茶集团,融资,是为了走出去。
颜泽文说,对企业来讲,应对新常态没有太多的大道理,就是要实实在在“出海”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对市州何尝不是如此。王海林表示,应对新常态,推动转型升级发展尤其需要强调专业化,就是要把工作深入到产业发展的细分环节。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的工作方法在新常态下很难有明显效果。
应对新常态,绵阳的体会是要重点突破。绵阳市委书记罗强说,绵阳发展的重点始终是创新驱动。我们就是要以点燃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来激发绵阳整体经济的活力。“更多还必须依靠市场。”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列出了明年的市场开拓名单:明年,我省将重点围绕“一带一路”以及我国已签署合作协议的14个国家间自贸区,开展系列经贸投资活动。
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去推动,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协调,一户企业一户企业去解决问题……有定力,有历史责任感,咬定目标、坚定前行,这正在成为四川上下抓经济工作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