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家底”:总量在扩大、结构更优化、效益有提高
历时近三年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基本结束。四川省统计局22日对外发布了四川省此次普查的主要成果:与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结果相比,2013年末四川经济呈现总量明显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效益不断提高的显著特点。
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数量与有证照个体经营户数量结构情况
2013年末,四川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7.48万个,比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6.45万个,增长20.8%;产业活动单位47.67万个,增加8.58万个,增长21.9%;有证照个体经营户180.45万个,增加11.59万个,增长6.9%。
总量扩大
根据四川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汇总数据,2013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37.48万个,较2008年末(下同)增长20.8%;产业活动单位47.67万个,增长21.9%;有证照个体经营户180.45万个,增长6.9%。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464.27万人,增长32.2%。企业资产总计19.11万亿元,增长2.5倍。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及结构
2013年末,四川省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19.91万个,比2008年末增加4.17万个,增长26.5%。其中,内资企业占99.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3%,外商投资企业占0.6%。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1.8%,私营企业占57.1%。
结构优化
同时,四川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主要表现为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全省从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达到30.63万个,占全部法人单位比重为81.8%,提高3.7个百分点;从业人员696.37万人,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比重为47.6%,提高2.2个百分点。
其中,服务业法人单位增长较快的行业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
同时,工业高技术产业和部分重点行业发展较快,建筑业持续增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省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民营企业法人单位19.02万个,站全省企业法人单位95.5%,占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变化
2013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贡献率为13.3%,比2008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5%,比2008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为6.2%,比2008年下降2.1个百分点;制造业为6.3%,比2008年上升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为9.8%,比2008年上升9.9个百分点。
效益提高
普查数据显示,全省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有大幅增长,其中工业有12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比2008年增加9个,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30户,增加了20户。有8个行业利润总额超过100亿元。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5%,比2008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同时,全省企业研究与开发(R&D)人员和经费支出均有较大增长。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5.8万人年,增长28.9%。R&D经费支出168.9亿元,增长1.4倍。全年专利申请量1.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0.6万件,分别比2008年增长4.3倍和5倍;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36.1%,提高了3.6个百分点。
市(州)法人单位分布
四川省法人单位分布以成都市相对集中为主要特征,成都市法人单位共有9.58万个,占25.6%。法人单位数全省前10位的依次是:成都、绵阳、南充、宜宾、德阳、凉山、泸州、乐山、达州、广元,占全省的69.7%;从业人员前10位的依次是:成都、绵阳、德阳、宜宾、南充、泸州、达州、资阳、内江、乐山,占全省的74.7%。
多形式多途径开发普查数据
四川省政府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四川统计局局长范秋美表示,经济普查获得了海量的基础信息数据,统计部门将按照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依法向社会公开发布更多的普查数据结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数据的社会效用,为四川省科学制订“十三五”发展规划、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翔实的统计数据支撑。
范秋美说,省统计局将利用网络、报刊、年鉴和可视化等形式,陆续向社会公布更多的普查汇总数据。同时,深度开发普查资料,创新开发利用方式,积极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等,通过课题招标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普查资料的开发。
同时,范秋美表示按规定做好资料保密工作,切实兑现政府向广大普查对象的庄严承诺。 (记者 杨迪 胡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