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半小时:连年灾后又春耕 嘉荫丰收莫成空
【风灾,洪涝,连年的自然灾害后,守望农田,对于丰收的希冀有增无减,对于未来的担忧无减有增。虽然在灾害面前,个体农民的抵抗力如此脆弱,但在金融保险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丰收又怎能“靠天”。希望来年,嘉荫农民关于丰收不再是一场梦幻泡影,一场风便折了,一场雨便破了。铸梦,始于田园,我们又该做些什么?来圆农民丰收的梦】现在正是春耕时节,从南到北,不少农民都在耕地撒种,对他们来说,春天种下的种子,到了秋天能够有沉甸甸的收获,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了。但在黑龙江省的嘉荫县,今年的春耕,对这里的农民来说,却显得极为不寻常,因为此前,嘉荫县连续两年遭遇了超强台风“布拉万”和有纪录以来的特大洪水,导致当地不少土地绝收,农民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灾害祸不单行,又是一年春耕
2013年8月中旬,因为暴雨,黑龙江水位连续暴涨,虽然嘉荫县派出抢险救灾人员日夜值守,不断加固大堤,但当地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的洪水还是突破了防线,扑向这里的居民区和农田,很快,嘉兴县的大量农田和乡村就成了一片汪洋。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我们看不见黄豆了是吧。
黑龙江省嘉荫县灾民:看不见了,都没人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么深,现在咱们已经无法进到咱们村子里了。
灾民:对。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所有的村民都已经转移出来了。
灾民:转移出来了,乡长不让进村,村长也不让进村。有危险,怕出人命。
由于当地无霜期只有100多天,因此嘉荫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和大豆,但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由于洪水水位太高,这里的农田只有四四方方的防风林带能够露出水面,以往防风林带中间一片绿色的的玉米和大豆都已经被淹没在水下,变成了洪水的世界。而村庄里,由于洪水水位太高,一户户的房屋也被泡在水中,地势较低的房屋甚至只能露出一片屋顶,院子里以往对方的木材,现在也漂在了水面上,一座座土砌的房屋由于在水中被泡的太久,不少也开始坍塌。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我左手边这个院里,就应该是村民家的一个仓房。现在仓房都已经泡的有点快要塌了。现在我们经过一个电线秆,也必须弯腰了。电线秆现在也都只露一个头了。
面对这场当地自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的洪水灾害,嘉荫县政府也迅速将43000名群众疏散到比较安全的地区,并为他们搭建帐篷、发放米面、肉、以及快餐食品、并对转移中的群众给予及时的医疗保障。
灾民:离开自己的家,谁都不愿意走,这都是人之常情。没办法,这水涨的太大了。
灾民:有一些病人老人需要照顾的,得单独安排在一个房间。
这场洪水给嘉荫县受灾农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栋栋住房被泡在动则2米多高的水中,一些紧急撤离的家庭:由于家电、火炕、火墙、被褥、衣物、粮食、农机被水浸泡,也造成大量家庭财产损失。在现场我们还看到,当地农民种植的袋栽木耳的培养袋也成群的漂在水上。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大家看到,前面有两个四轮子。这个村里村民应该走的时候比较匆忙,连四轮子都没有来得及开出去。
更为严重的是,黑龙江省嘉荫县是个农业大县,由于人口较少,因此,每户家庭都拥有几十亩甚至几百亩的土地,洪水到来时,正赶上玉米和大豆的结果期,由于洪水持续10天没有消退,不少地区完全淹没了大豆,像我们眼前看到的玉米只露出了个头,这也意味着一些遭灾的家庭几万斤几十万斤的粮食泡了汤。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老百姓告诉我说,现在这个玉米虽然长在地里,但是被这么严重的洪水泡过之后,就彻底的绝收了。虽然还长在那,但是不会有任何的收成了。
根据统计,本次洪灾,黑龙江省嘉荫县120万亩耕地中,过水面积60多万亩,成灾面积58万亩。同时还有3700多户农民家里被淹,大量土房坍塌,农作物损失3.7亿元。9个乡镇73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受损,因灾受损房屋11283间 ,4.3万群众进行转移,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65.22万亩,11所学校遭遇不通程度灾害。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庄稼都没有了。
灾民:那高的地方,就剩个小尖在上头。那是一片苞米地,就剩点尖了,没有了。这整个这一片岛子,大面积全搁水里,看不见了。
抓进度,保生产,备好春耕攻坚战
前年黑龙江省嘉荫县遭遇了超级龙卷风“布拉万”,造成大量农田减产,而去年,嘉荫县去年遭受了当地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50%的农田成灾,当地农民损失巨大,这也说明农业种植的风险不容小觑。那么,今年又要到春耕的时候了,我们也注意到,当地已经全面动员起来,准备在连续两年受灾以后,一定要打一个翻身仗,因为连续两年受灾的农民已经输不起了!
嘉荫县位于我国的最北部,和其它地区相比,气温相对较低。当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嘉荫县时,黑龙江还正在解冻,大大小小的冰块不断融化,流向下游,因此,这里的春耕还处于备耕阶段。在保兴乡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也找到了乡党委书记宋立民,他正好也在考察灾后的春耕备耕情况。
黑龙江省嘉荫县保兴乡党委书记 宋立民:现在这样的地,这都干了。今年过个三五天就开始整地,马上播籽了。
宋立民脚下的这土地就是去年被洪水淹没的农田,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是被洪水淹没后死亡的大豆秸秆。这些秸秆在经历洪水的浸泡和一个冬天的风雪后,不少已经倒在地上,光秃秃的秸秆上,去年洪灾发生前长出的豆荚,在风中不断的摇摆。
黑龙江省嘉荫县保兴乡党委书记 宋立民:这个区,受灾的面积接近9000多亩地。去年受灾比较严重。你看这个秆,豆荚结完荚之后 8月份水从这边上来,水在这个地里停留接近1个月。如果停留时间短的话,结荚了,撤了之后,荚上还能得点。停留的时间长,一点收成都没有。你看去年老百姓一点都没收,今年就秸秆还田了。直接春耕一整地,把这秆就埋在地里面了,当肥料了。一点收的价值都没有,一点粒儿都没有。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个是去年结的荚?
宋立民:对,去年结荚在7月份, 7月下旬就开始来水。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等于说,去年老百姓就是绝收。
宋立民:这都是绝产。你一看都明白,谁看都明白。
那么,被去年被洪水浸泡了一个多月的土地,今年春耕时是否需要特殊处理,才能耕种呢?
黑龙江省嘉荫县保兴乡党委书记 宋立民:我看这个地,现在都已经被泡的很松软了。都已经成了蜂窝状,有点像鳞片一样。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样的地,对今年的春耕会有影响吗?
宋立民:今年这种地,一点影响没有。这不是还松软的嘛。你说这多松软,开春整地种地,老百姓今年一点不耽误。
宋立民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他所在的乡一共受灾5万多亩,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当时的水位,甚至把这些树木也淹了将近一半。宋立民说,嘉荫县和其他地区不同,每个农民家庭普遍都拥有一两百亩土地,因此每年动则就要把十几万投入到土地中,相比之下,他们的房屋也显得并不值钱。
黑龙江省嘉荫县保兴乡党委书记 宋立民:一家没有一两垧,我们屯子你去问,没有一垧两垧。一半都七八垧,十多垧。十多垧地 (成本)十好几万。房算啥,农民都建的砖房。一般都有房,建个房才六七万元钱。
随后,宋立民又来到了宝安村,正好遇到村书记随德强正在整修农具,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也看到,由于去年绝收,他家里的粮仓也是空空荡荡。
黑龙江省嘉荫县宝安村党支部书记 随德强:咱们村总共是1000多垧土地,去年受灾,淹了就是800多垧,就是一半还多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每家每户大概能损失多少钱?地多的、地少的、家里面被泡的。
随德强:正常的就是咱按毛收入一垧地,种苞米的话,毛收入是1万多元。有很多人家都淹了,十多垧地,这样就是十多万元损失。
随德强还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去年的大水,几乎把全村的房屋都淹了。
黑龙江省嘉荫县宝安村党支部书记 随德强:保安村一共300多户基本上没有水的。没有多少,也就是剩个十五六户没上水。大部分将近300多户都上水了。
随德强告诉宋立民,300多户村民虽然面临各种困难,但他们也都在忙着筹备春耕。了解完宝安村的情况,宋立民又来到马连村了解春耕备耕的情况,去年这里大片的玉米刚刚结籽就被洪水淹没,导致大片的玉米绝收,在这里我们也看到,玉米秆上带着没有成熟的玉米棒子就这样直直地立在田地中。
宋立民:去年10月,水在这停留一个多月,是不是?
村民:那可不是,你看这棒子淹的,这水都超出多深。
宋立民:水淹完之后,你看,这都烂了。去年没长成,这不受水灾的话,大棒子挺好。这是啥也做不了,这是啥也没用了。
村民:这都烂了。
这些遭灾的玉米田里,高高竖起的玉米秆会影响春耕机械的操作,对此,宋立民也和马连村主任王建勋商议对策。
王建勋:像这种情况,我们都使粉碎机,超不过一星期。
宋立民:开始粉碎秸秆还田,粉碎完就起垄,就播种。对土壤还肥沃。
王建勋:一个星期就打完它。打完它再过个三五天,把垄起完。在五月七八号,五号以后就播玉米。
由于前年和去年连续两年遭遇了风灾和洪灾,今年,乡长宋立民也担心,今年当地农民要是再遭遇天灾就麻烦了。
宋立民:今年无论怎么整,这么一大片地,你村上四周这块,低洼这块,把设备设施一定准备好。
看完土地,宋立民又来到了村里的种子、肥料供应点,看看供应是否充足。
村民:这是尿素,钾肥。
宋立民:磷肥。
村民:二胺。
宋立民:二胺没涨是吗?
村民:掉,头年在180元左右,今年是超过150元。150元左右。
宋立民:现在掉这么多呢,生资。种子涨没涨价?
村民:种子也掉,大豆和玉米种子。玉米种子往年是1000多元一袋。
宋立民:是精品?
村民:对,精品,德美亚。去年是900元,800元,今年是600元,580元。
宋立民:现在生资都备咋样了?
村民:咱村里的肥,是来了。总共需要200吨肥,咱达到现在一百七八十吨。
宋立民:老百姓用这种子化肥基本上都到位了90%。
谁来为农民丰收保驾护航
刚才我们看到,在连续2年遭灾之后,嘉荫县乡镇政府目前都在忙着了解受灾的农户的春耕中所必须的种子、化肥等各种物资,他们也希望受灾的农户今年能够打一个翻身仗,把去年的前年的受灾损失给赚回来。那么,在这个时候,受灾的农户们又在想什么?缺的是什么?忙的又是什么呢?
庄洪昌是马连村的一个普通农户,去年洪水的到来,他唯一的土房被水淹了。村子里同时被淹的,还有很多人家。在村子里我们也看到,在洪水的浸泡下,这些土房都已经出现垮塌、开裂的现象。
黑龙江省嘉荫县马连村村民 庄洪昌:看看,都泡成这个样子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都泡塌了?
庄洪昌:对,都塌了。
庄洪昌去年种了70多亩地,但被洪水淹掉了三四十亩。
庄洪昌:也填不平,投资种地还大,投资可大了。我们种地一垧,在我们这都说论垧,不说论亩。一垧地,租金就3500到4000元,再加上种子化肥,一垧地我们投资都得在七八千元。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一垧地?
庄洪昌:收入要是年成好的话,玉米也能收入10000元。毛的,黄豆毛的也就8000多元。
庄洪昌说,去年算下来,庄稼遭遇洪灾,光是这一块就赔了将近3万元钱。现在春耕时节马上就要到了,但他心里还有一件放不下的事,那就是房子。
黑龙江省嘉荫县马连村村民 庄洪昌:现在房子已经坐下去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房子已经塌了,已经坐下去了。底下的土已经塌了,坐下去了。
庄洪昌:是
去年水灾之后,由于临时帐篷不够,嘉荫县相考虑到实际情况,在转移时,按每天每人50元的标准补助了灾民,这一数字是黑龙江省的3倍以上,灾民们用这笔钱可以租住旅店或投亲靠友,临时解决了居住问题。此后,东北气温急剧下降,不宜建新房,因此嘉荫县却通过财政补助的方式,让灾民租住亲朋好友家中的房屋度过了寒冬,此外,考虑到灾民的实际困难,在黑龙江省为每户泡塌的唯一居住土房补助2.9万元建房款外,嘉荫县财政另外也拿出2.1万元的补助款,这样符合条件的灾民就可以得到5万元的建房补助,而在当地盖上一套60平米的新砖房,也只需要7万元左右,这也意味着灾民拿出2万元,就可以建上新的砖房。虽然当地政府对灾民的灾后重建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庄洪昌目前租住的房子每月100元租金也由当地政府承担,但他也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目前困难仍然不小,因为家里人多,他想盖的是100多平米的砖房。
黑龙江省嘉荫县马连村村民 庄洪昌:缺口也很大,现在我家有俩儿子,都着急要说媳妇。你说现在盖60平米的房子,根本就不够住,得盖100多平米。100多平米的房子,按它的价,得十三四万。
庄洪昌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他现在家里的存款只有3万多元,加上今年春耕,即使少包点地,资金缺口还有五六万元。在庄洪昌租住的砖房里,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也看到了他为今年春耕准备的种子,他也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为了保障春耕,嘉荫县政府为每亩土地特别补助了30元钱,这也解决了部分种子款。
黑龙江省嘉荫县马连村村民 庄洪昌:米和面都是春节前发的,这是玉米。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玉米种子?
庄洪昌:是,这是喂小鸡的。这是刚买的玉米种子。
目前,虽然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但庄洪昌也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当地的经济并不发达,他也没有太多赚钱的门路,所以要解决家里的经济问题,还是要靠种地。
黑龙江省嘉荫县马连村村民 庄洪昌:我们也不能干等,干靠。自己得干,实干。
春耕在即,庄洪昌也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他今年准备大量种植玉米,降低大豆的种植量,原因就是被去年的水灾吓怕了。
黑龙江省嘉荫县马连村村民 庄洪昌:前些年没有。从今以后得考虑了,黄豆淹没了,苞米要是不过棒,它还能剩下棒。这个以后得有考虑了。
在马连村,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还见到了村民孙士雷,他去年种的300亩地,被淹了280多亩,赔了将近18万元。
孙士雷:收还不够机油费呢,没法收。收也没人买,还不如留下呢。放在地里重新种,当肥料了,种地还不太好种呢。这样的,太厚了秸秆,就得粉碎。粉碎了以后就得强种,这地就得强种。
孙士雷说,连续两年遭灾,他一共赔了将近30万元,家里的存款赔的干干净净。
孙士雷:这两年就是,家里存款早就都要贷款了。现在,现在贷款种地,不贷款种不上了。
那么,孙士雷需要贷多少款,才能完成今年的春耕呢?
孙士雷:我现在贷了10万,政府可能又协调了点,给妇女无息贷款还有5万。这还没到位,有这政策都办了,这15万能够用吗。
孙士雷:种是能将就种下来,先种,农药,追肥还没算里面。
困难之下,孙士雷去年冬天也尝试过打工来赚钱,不种地了。
孙士雷:这土地还是不能离开,离开还是不行。干别的还是不行,还得种。
孙士雷说,今年他的300亩地如果丰收,大概能赚个20多万元,这虽然不能完全弥补过去两年的损失,但还清银行贷款还是没问题。孙士雷说,这次洪水给乡亲们带来巨大损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地30年来一直很少遭遇大的灾害,因此农田都没有投入保险。
孙士雷:我们一开始还是保险差一点,没认识到保险。有保险还可以,那也不当事。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有保险吗?
孙士雷:才给1000多元钱,可以保。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为啥没保呢?
孙士雷:当时,以往这种情况,毁灭性的,没有啊。就是倒伏还剩个本,这个水太大了,水火无情,太大了,就是全军覆没。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基本上这个保险的话, 300亩要花多少钱,能够保多少钱?
孙士雷:可能是能给3000多,要是保险,要是90(一垧)的话,去年是给45元,就给1000多元。大伙就不太乐意,1000多元也不当事。如果要淹,也不当事。种子钱都不一定回来。就玉米种子,种子钱都回不来。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觉得这个不够合理?
孙士雷:对,保险力度对农业来说还是不算太好。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就是保险现在不能覆盖你的风险。
孙士雷:那不当事,可以说。除非保好几份,现在农民也多数没有意识到,保险这个事,不认识,没琢磨。
孙士雷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为了增加收益,他今年准备在洼地上多种点抗淹的玉米,高地上种点大豆,另外也尝试着种点杂粮红小豆。
孙士雷:实验品种还是红小豆,我试试。这是用人工多,效益还可以。只不过用人工红小豆是属于杂粮,杂粮效益好。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红小豆有什么优势呢?
孙士雷:这个价格挺高,这1斤5块多钱。
采访中,孙士雷也说,当地农民最怕的,就是今年再遭天灾,那样的话,可能很多家庭就会没有继续种地的勇气了。可喜的是,今天开春以来,一直没有下雨,土地的湿度也达到正常水平。
孙士雷:希望还在田野上,希望还可以。信心还挺足,这么多谣传,水比去年还大。咱农民,种子, 化肥,农药,还增加了呢。为提高单产,还增加了点。
就在采访中,孙士雷也带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看他刚买的精密型的播种机。
孙士雷:这个也一万多元。衣服、吃、喝可以省,这个不能省。就指着这个玩意出活呢。它快,小的太慢。这个是中型的,这个还可以。
嘉荫县积极抗灾,政策惠及特困群体
在嘉荫县通河镇,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也看到了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瘫痪了45年的妹妹一直就这样睡在床上,只能靠47岁的哥哥不断的照顾,而为了照顾妹妹,哥哥关继成一直没有结婚。
关继成:我这伺候她,这一天,想打工都打工不了。就得一个专人伺候她,她要是有屎有尿,你就得一个人伺候她,也没法结婚。要不她就容易拉炕上,尿炕上, 是不是。
关继成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他们家现在住的房屋是10年前建的防震房,由于兄妹俩吃住都在这个只有十几平米的小房里,房顶已经被熏成黄色,盖的棉被也是破破烂烂的,房子的角落里,放着各种桶和油,电饭锅也只能放在地上,妹妹每天喝的水,也是从这样的塑料桶里倒出来后,哥哥亲自喂给妹妹喝。
关继成家里一共有30亩地,去年的大水就淹了15亩,由于没有收益,兄妹俩的日子过的更加紧张,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了解到,今年他们春耕的大豆种子是去年自家产的,化肥也都不是自己买的。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您化肥是谁给的啊?
关继成:是县、乡里给的,乡政府。
去年遭灾后,当地常胜乡政府及时给他送来了米和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是面,这是米,这都是镇政府,县政府给送过来的。
关继成:对,还有豆油。还有发的土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菜也给你发了。
去年洪水后,嘉荫县县长岂凤桐调研时发现了这户家庭,看到兄妹俩的遭遇后,强调要为这个特殊的因灾家庭重新建一个60平米的砖瓦房,改善他们的生活。
关继成:根本没想过,我就以为住这个破房子,住差不多,住到死呢。没想到县长能特意来看看我这个房子。答应说给盖一个,感觉挺高兴的。
眼看着后顾之忧解决了,关继成也对生活有了新的盼望和想法,他希望今年能够有个好收成,能够拿出一点钱来装点自己秋天就会拥有的新家。
关继成:你咋也得种啊,你也不知道它天灾啊,是不是,天灾没办法。
在关继成所在的通河镇,镇党委书记也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当地村民在连续两年的天灾中损失惨重,去年11000多亩受洪水灾害,占当地土地面积的90%,因此,今年的春耕很多人都要借钱才能维持。
黑龙江省嘉荫县通河镇书记苏海:大部分得贷2万到3万,能种上地。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需要贷2到3万才能种上地 。
苏海:对。化肥有一部分能赊回来,不用现钱。机耕费,不用交现钱。像有车的, 他有油,给你干活, 不用拿现钱,秋后再给钱。那一部分能缓解不少,唯一什么不能赊?籽种, 再是农药,柴油 ,这个不能赊,这个必须得现钱买卖。剩余的化肥 ,车费,这都能赊。这能缓解不少。
那么,当地对马上到来的春耕,是否能够如期开展,是否有信心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咱们这边还有多少天,就要春耕?
苏海:半个月。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从您掌握的这个情况来看,半个月后,春耕能如期举行吗?
苏海:对,80%都能如期举行。就有一部分,个别的困难点。困难点,现在乡里也想到了。也都及时的给我们派任务,让我们帮助解决。
而即将结束采访的时候,保兴乡党委书记宋立民还在调研。
宋立民:无论采取什么措施,今年要保证老百姓的丰收,目前前期天气,气候状况非常好。咱们县连续两年受灾,第一年布拉万大风,去年是历史罕见的大水。现在造成老百姓的负担太大了,不管采取什么措施,今年一定要保证老百姓可得丰收。
【半小时观察】:
人勤春来早,牛铃摇春光。黑龙江嘉荫县的春耕,不仅农户们摩拳擦掌要大干一番,当地政府的许多涉农部门也紧急行动了起来。采访嘉荫县的春耕,记者感受最大的就是,农民靠天吃饭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两年的天灾,让农民损失了两年,忍受了两年。除了社会、政府的救济外,他们没有别的指望。而常常被人寄予厚望的农业保险,也遇到了一个两难困境:如果按市场化的规则制定保险费率,农民负担不起;如果按农民能接受的价钱买保险,保险公司又赔不起。怎样才能降低农民的风险,让政府的补助或者救济更畅通地到达呢?其实这样的难题,欧洲的农业大国西班牙也曾遇到过。因此,1978年,西班牙政府颁布了《农业保险法》,由政府对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弥补农业保险可能遭遇的亏空。如今西班牙农业保险已不再被视为单纯的农业风险转移手段,而是作为国家稳定农业生产、实现农业产业政策和农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看来,设计一套合理的保障制度,改变农业保险的纯商业属性,也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