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回升 经济内生增长基础渐稳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1日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今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1.0%,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升,表明我国制造业继续保持平稳向好的态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6月份PMI指数继续提高,表明经济平稳增长态势已基本确立,随订单水平回升,企业采购和生产活动水平开始回升,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已见成效。
从PMI指数12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除采购量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回落外,其他各项指数均呈现回升。其中,新出口订单回升幅度最大,升幅为1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持平;其余生产、新订单、原材料购进价格以及从业人员等指数环比升幅均在1个百分点以内。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陈中涛表示,综合PMI和各分项指数来看,当前我国制造业经济呈现出需求持续回暖,活力有所增强,经济活动稳中趋升的良好态势。
二季度以来,随着需求端偏弱的局面明显改变,需求持续回暖,经济内生增长基础逐渐稳固。从2月份开始,新订单指数持续回升,6月份达到52.8%,高于去年同期2.4个百分点,为去年10月以来的高点。二季度新订单指数平均值为52.1%,高于一季度1.4个百分点,同生产指数的差距由一季度平均2.1个百分点缩小到0.7个百分点,表明市场和生产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分行业来看,食品饮料、化工、金属制品、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需求呈上升态势。由于需求改善,持续疲软的市场价格止跌趋稳。与企业采购活动密切相关的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达到50.1%,年内首次回到临界点以上,制造业原材料购进价格走势趋于平稳。
同时,新出口订单指数近两月也持续回升,显示外部需求也稳中趋升。6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到50%以上,达到50.3%,为去年12月以来的高点。
特别是作为我国出口大省的广东省,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5、6两月回升尤为明显,分别为52.1%和51.6%。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近期经济好转,外需回暖,加之我国支持外贸稳定增长、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改革措施的实施,制造业出口形势进一步好转。
需求的回暖伴随着生产指数的持续走高,实体经济活动也稳中趋升。6月份,生产指数达到53.0%,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1个百分点。二季度平均为52.8%,同一季度基本持平。在构成PMI的5个分项指数中,生产指数最高且继续保持在52.5%至53.0%的区间,是PMI持续平稳回升的稳定器。同时,企业采购明显增加,采购量指数上升。最近两月该指数均保持在52%以上,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二季度平均为51.6%,高于一季度1.4个百分点。
陈中涛还表示,在积极扶持企业发展的多种优惠政策作用下,企业整体生产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经济活力有所增强。大型企业PMI指数在50%以上保持稳中略升,6月为51.5%,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中型企业PMI指数连续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小型企业PMI指数虽未回升到50%以上,但走势基本稳定。
此外,经济走势逐渐趋稳对就业带动作用正在逐渐显现,就业形势也稳中趋升。6月份,从业人员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达到48.6%,这是今年以来最为明显的一次上升。从不同规模的企业来看,大、中、小型企业从业人员指数普遍上升,尤其以小企业上升最为明显,升幅达到0.8个百分点,小企业对吸纳就业的贡献有所增强。
春江水暖鸭先知,制造业企业对经济冷暖的感受最为明显。江苏新世纪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灿荣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起,市场就开始出现回升迹象,今年上半年回升速度有所加快。航运业是实体经济重要的晴雨表,造船业是航运业的温度计,造船企业订单的持续增加,表明航运业正在逐步复苏,也预示着实体经济活动的稳中趋升,印证了PMI指数的持续回升。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这是6月PMI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走势、各分项指数普遍回升的主要原因。
不过赵庆河强调,6月制造业PMI虽然连续4个月回升,但推动PMI上升的动力并不均衡,进口指数、从业人员指数等仍位于临界点以下。6月份,进口指数为49.2%,虽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但仍连续7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企业对进口原材料的需求依然偏弱。从业人员指数仍位于临界点以下,特别是小型企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8.3%,继续低于平均水平,结构性用工短缺现象依然存在。
综合来看,二季度制造业继续保持平稳向好态势,经济平稳增长态势也已经基本确立。但也要看到,7月份由于高温多雨,是传统的市场和企业生产经营淡季,许多企业反映受淡季影响,对7月份预期有所下降。“定向调控”、“微刺激”政策仍需保持一定力度,以抵消淡季的不利影响,确保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日报记者 薛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