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为鞍山经济发展松绑除障

12.12.2014  14:54
核心提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体制改革则是社会改革的重点。今年以来,鞍山市经济体制改革任务次第展开,尤其是行政审批、财税金融等改革取得实质性效果,现代产业新体系加速形成,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为我市经济发展松绑除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体制改革则是社会改革的重点。今年以来,鞍山市经济体制改革任务次第展开,尤其是行政审批、财税金融等改革取得实质性效果,现代产业新体系加速形成,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为我市经济发展松绑除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鞍山市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着力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目前,鞍山市已在全省率先启动权力清单制度,把权力清单制度建设作为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当头炮”。对69个单位的9类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梳理。对保留的市级行政权力通过串联改并联、前置改后置、分散改集中三种途径优化办事流程。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时限由203天压缩到最短32天,新办企业“四证一章”办理时限由14天压缩到3天。实施企业注册零门槛、零首付、零审查、零收费制度,全市新注册公司制企业和注册资本同比分别增长69.5%和2.9倍。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新组建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我市还在开发园区大力推进以下放行政审批权、财政管理权、岗位聘用权和强化目标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三放权一强化”改革模式,体制机制创新取得实效,成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随着鞍山市税收“营改增”工作持续推进,交通运输业和邮政业实施了“营改增”,对小微企业暂免征收营业税,对小型微利企业实施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公开预算,目前市本级92个部门中81个已实现预算公开。同时,我市还实施乡级国库制度改革,开展乡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通过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管理制度,促进乡镇财政透明、高效、科学、规范、安全管理。

随着《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意见》、《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四年行动计划》等政策相继出台,在一系列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政策的推动下,我市设立各项专项资金,现代产业新体系已加速形成。以通海大道为纽带,以沿途鞍山高新区等八个开发园区为重要节点的“一带八区”协调发展新体系正在加速构建。中介服务业、西柳市场集群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分立等8个重点行业获得扶持政策。目前全市已完成73户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分立工作,新增中介服务业企业559家。铁西人民路(高铁新城)商贸流通集聚区新晋升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海城西柳市场集群成为今年唯一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

多项改革方案有序推出,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经济增长水平、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市科技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到50%。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整合原有六大交易中心,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新型平台,构建管办分离的交易新体制。目前共完成交易项目466项,累计完成交易额50.84亿元,节约资金1.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