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李丽:当我们面对生活

04.09.2014  10:04

  乱蓬蓬的红头发,圆而凸起的额头,浓重的眉毛,像深陷在石板缝里的眼睛,又宽又直的鼻梁,宽而结实的腮帮,坚定有力的大下巴:这便是温森特·梵高的写照。欧文·斯通先生的《梵高传》给了我在狂放奔腾的历史激流中邂逅这位伟大画家的机会。他让我相信,“肉体是肉体,精神是精神”。在他笨重而又受尽了折磨的躯体之下,隐藏着永垂不朽的灵魂。他让我学会选择生活,忍受生活,战胜生活并欣赏生活。

亚里士多德曾言:“庸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今天的人们,活着似乎永远是为了吃更好的饭。因此,大部分人愿意将自己交给俗世,用社会和他人的轨道羁绊了自己的脚步,让灵魂屈从于肉体的选择。

19世纪中后期,也是一个金钱和地位至上的年代。诞生在几乎垄断了欧洲美术商业的梵高家族,作为温森特叔叔最宠爱的侄儿,温森特·梵高本来有机会成为有权有势的富翁。

但他是如何选择自己生活的呢?

他无法忍受资产阶级的浅薄无知和商贾习气,他当然不会用自己的一生来从事向他们出售极为拙劣的画品生意。他喜欢画家伦勃朗,因为他描绘由于悲惨遭遇而获得了美丽灵魂的妇女,他忠实与自己的理想并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他相信《勒南文集》所表达的精神:“人生在世应对人类有重大贡献,超脱于一切世人均在其中苟且偷安的粗俗以求达到崇高的境界。”他的理想是服务于穷人病人和受压迫的人。

在古比尔和马卡塞的一次次失败使他的生命走向枯萎和死亡之时,绘画重新唤起了他的斗志。绘画让他得以表达自己的内心,释放多年来的苦痛和压抑,继续伦勃朗的神圣事业。欧文·斯通这样描写他终于发现了自己真正使命时的反应:他整个人犹如一株向日葵在阳光下骤然开放了花朵。这样的描写令我感动,也让我懂得,要根据人生最热诚的渴望和为人民的心来选择人生的方向。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为他人的幸福,他们挥泪埋葬了自己在尘世间的希望,它却变成了种子,为孤苦伶仃的苦命人医治创伤。”温森特便是选择了这样一条路。我想起弗罗斯特的诗:“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便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梵高用它画笔下勃发的生命,为世世代代的人医治心灵的创痛,带来快乐和希望。

温森特不会认为别人的眼光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沉醉在绘画中并感到无限满足,在松丹特,在纽恩南,在阿尔,人们都叫他疯子,可他从来不以为意。原来一个人可以如此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凡是岂能尽如人意,一切但求无愧于我心。他绝不苟合于浅薄的画商和无产阶级,这也意味着他放弃了靠绘画谋生的机会。

  尽管这一精神性事业并未给他带来任何物质利益,他的灵魂却获得了富足。也许这一生唯一让他愧疚不安的是,从他走上艺术生涯的那一刻起,便只能靠提奥的供养存活。

森特曾给了提奥一个快乐的童年,和哥哥手拉手走过松丹特绿草如茵的高地的画面成了提奥心中最美丽的记忆。因此,提奥对哥哥充满了感激,毫无保留的信任他。面对温森特的事业,他说:“只要你不丧失信心,我也永远不会。”提奥做事情的理由只有一个:温森特需要它。

亲人是如此的珍贵而不可多得,他们是唯一心甘情愿与你手携手肩并肩同行的人。提奥的支持是温森特的精神支柱,但提奥并不是一个富翁。在几近狂热的状态下,温森特会拿大部分的钱去买颜料和画布,于是便免不了忍饥挨饿和遭受疾病的折磨。痛苦的滋养让他在不断忍受生活中战胜了生活。

温森特的人生信条是“学会受了痛苦而不抱怨”,长久的饥饿难耐疾病缠身而又身无分文的处境,尽管在脸上留下了丑陋的印痕,却丝毫未削减他人生的高度。古罗马皇帝奥勒留说得好:“这并非一种不幸,而高贵的忍受它却是一种幸运。”温森特崇尚的米莱的著作给了他明确的指示:“正是痛苦使艺术家最有力的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而后“亲身经历重重忧虑和苦难,以求在艺术上取得进展”便成了他的信仰。中国古代文人也一直遵循着“文章憎命达”的定律,只是今天的人们相信“富贵福祥,将厚吾之生也”,却难以相信“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当岁月像凌迟那样的酷刑一样,隔不多久就给你一刀时,又有谁能真正守望住心中的麦田呢?

无舍无得,放弃不了安逸的生活,就等于放弃了“曾益其所不能”的机会。“企鹅放弃了天空,却让海洋记住了它。”历史的轨迹便是“暗透了就看得见星光”,“蜜蜂盗花,反使花荣盛”。硬汉海明威正是遵循着“生活能伤害你,但你要从受伤处活得更坚强”而成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温森特在奋斗中变得坚强,艺术家的生活是一场战斗,温森特唯一的武器是他对艺术的狂热与痴迷。艺术可以让他忘记肉体上的折磨,仅靠烟草和苦艾酒维持生命。在阿尔,他所需要的唯一养料是那个炎热非常、威力无比的太阳,它让他热情澎湃,激动如狂,以惊人的速度工作。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事业如此痴迷热爱和全力以赴,那他的贡献一定是非凡的。

温森特所怀着的这种极度的热爱,与他的眼睛所看到的和他渴望表现的旺盛蓬勃的生命力不无关系。他通过一颗星来表达希望,通过一个落日的彩霞来表达心灵的渴望,他用色彩描绘的世界绚丽多姿而引人入胜。温森特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怀着或虔诚或悲悯的心来观察自然万象,欣赏生活中的一切。他让我明白,不仅是人,任何生命都在坚持不懈的为生存作着挣扎与抗争。

读一本好书,等于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欧文·斯通先生在年仅26岁时,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写下《梵高传》,感谢他让千千万万的世人拥有了同梵高对话的机会。斯通先生并未从梵高的出生开始写起,或许他的人生真正开始于对艺术的追逐。1890年梵高长眠于奥维尔的一片向日葵花下,腐烂的肉体并没有带走他不朽的灵魂。《海的女儿》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太阳从海里升起来了。阳光柔和地温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美人鱼并没有感到灭亡,她看到光明的太阳,同时在他上面飞舞着无数美丽的透明的生物。

我同意廖智所说,不灭的灵魂才是美人鱼真正渴慕的。这也正是每一个“人类的人”面对生活时所应该追求的。

     

作者简介:

我叫李丽,来自山东日照,是西南交通大学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生。我喜欢读书,特别是通过传记了解伟人们非凡的一生,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我已经通过传记了解了杜甫,苏东坡,沈从文,林肯等人,梵高是我这个暑假最大的收获。相信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他能够像我最亲密的朋友一样,给予我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