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研究生应该成为“经世之才”——校长谢和平院士在2016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典礼上的讲话
28.06.2016 11:24
本文来源: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在2016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谢和平 院士
2016年6月27日
同学们,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6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典礼,共同庆祝850位博士生同学和5484位硕士生同学圆满完成学业并即将被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在此,我首先代表学校学位委员会全体委员、并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大家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辛勤培育并一路支持你们的家人和亲友,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今年是我们四川大学建校第120周年,因此,你们的毕业典礼,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今天的你们,见证的不仅仅是学校120年来的“经世”之路,更是学校新纪元的开端与启程。在这120年的历史长河中,学校力克时艰,为国为民,传承的是文化底蕴,追求的是真知与真理;培育的是知识智慧,弘扬的是精神与文明;涵养的是青年才俊,造福的是国家与民族!即将离开校园的在座各位更是亲身经历了学校最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相信你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所百年名校所焕发的新颜,感受到学校为培养未来“经世之才”所营造的氛围与条件。
你们在校的3年间,一大批杰出而潜心治学的教师始终与你们相伴,学校院士达到了15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达到65人,英美科学院院士等高端外籍教师达到74人;学校学术优势不断凸显,全校年度科研经费超过18亿元,ESI排名世界前1%的学科数达到13个,并列全国高校9位;学校办学实力和国内外影响力显著提升,在2015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综合实力位列世界高校491名,“全球大学学术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346位;学校研究生培养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入推进了“3+2+3”计划、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计划,资助了近200名博士研究生参加了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初步建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特别是,我们这届研究生毕业生一共5460人,农村学生比例达到36%,少数民族学生228名,涵盖了来自27个少数民族,残疾孩子3人,低收入和贫困孩子占10%。四川大学一直在促进教育公平、为每个进校的学生提供高水平教育上践行着自己的责任、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同学们,在这三年里,学校的知识教育体系、学术培养体系、实验实践体系使你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协作精神、社会担当能力更加成熟、更加突出,而你们为自我成长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同样难能可贵。让我更加感动的是,你们不仅关心自我,更关注着他人和社会:你们当中,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在校期间参加了各种志愿公益活动,有6%的同学选择了毕业后赴贫困地区工作,2700余名学生到西部工作。无论是积极参加社区服务,还是帮助灾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你们帮助他人培养了技能与自信,也丰富了大学文化的内涵,更光大了川大120年之精神,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校长,我都为你们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同学们,作为个人,你们曾经被家庭和学校所塑造;现在你们即将毕业,那就应该为了塑造更加美好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变革更新更加急剧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时代,是一个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更是一个为拥有巨大潜力者提供了无限机会的时代。正是在这样一个大时代、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并特别指出要“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我想,能够承担起国家科技强国建设重任、科技创新引领重任的,正是你们这一代学子。如果说120年来一代代川大师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坚守济世治民的使命自觉,那么,120年后的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了你们这一代人的手中,这个时代的故事将由你们来书写,这个世界的格局应该由你们来创造。你们,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经世之才”。所谓“经世”,就是不仅能“顶天”,能仰副国家和民族,也能“立地”,能心系民众和民生;不仅能适应社会、追赶社会,也能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引领社会、改变社会、创新社会;不仅仅能有用于社会,成就自我的人生大器,更能有益于社会、有利于社会,真正成为这个社会道德、文明的旗帜和风向标。
要成为于社会有益的“经世之才”,首先要有“经世”之胸怀,要心怀天下而不拘小利。120年来,川大人以“经世”为使命,时刻关注国家和社会之利益、时刻关注世界和人类之未来。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曾在川大源头锦江书院就读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敢于就国家时政向皇帝直谏,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也从未退缩;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驱使下,曾经就读于川大的朱德奋起反抗军阀、反抗国民党的统治,最终成为中华人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同学们,我们虽与先贤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是,我们气质相通、我们精神共融。一个人的奋斗目标能够决定他最终的成就,因此,希望你们能将目光从眼前放大到未来,从自我放大到社会与世界,从个人生存放大到人类共存的环境问题、贫困问题、安全问题等种种困境;更希望你们不拘泥于小利,能够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以“经邦纬国,惠泽天下”的气度,以“经世济民,福被万邦”的情怀,勇于付出,甘于奉献,在投身国家发展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聪明才智、书写美好人生。
要成为于社会有益的“经世之才”,还要有“经世”之才能,要勤奋实干而厚积薄发。一个国家的命运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所受的教育,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更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才干与智慧。大家熟悉的毕业于我校后又留校工作的游志胜教授,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知识积累、坚持学术创新,带领团队开创形成了我国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现代空、地智能交通指挥成套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基地。同学们,当今时代,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你们就应该以创新之思维、创新之才干去引领社会、去应对未来。所以,希望你们继续深修“经世”之才能,要懂得,所有的爆发都是厚积薄发,所有成功的光环背后可能都经历了挫折的磨练;希望你们会“存储”才智,更能够发扬才智,要将掌握的最新的学术知识、科研方法、科研成果、科研工具带向社会,更要将在校所习得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带向各自的行业领域;希望你们还能继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时刻关注知识、科技的新发展,大胆探索,不断进取,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成为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要成为于社会有益的“经世之才”,更要有“经世”之德行,要坚守底线而心存敬畏。德才兼备是一个优秀人才奋发有为、成才立业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志大才疏固然成不了才,一个人能力强但没有责任感、智力过人但不关心他人、才华横溢但不诚实,也同样难以成就事业。德国著名诗人席勒曾经说过:“身外之物,声誉最贵;人死之后,名声犹存”。我校教授、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蒙文通先生也曾经对学生说过:“学问可以不做,却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我想,我们可能无法造出完美的生活或世界,但我们都应该努力把生活和世界变得更美好。所以,希望大家在走向社会之后,依然勤修“经世”之德行,坚守诚信之底线,坚定净洁反思之心灵,努力正直地去取得自己的成就,能对别人的成功不存妒忌,更能关怀无助和贫弱的人群,懂尊重、能包容、会善待他人,你们就能成为这个时代真正的精英。
同学们,120年很久远,它为我们积累了历史、精神和文化;120年也很短暂,我们大家都已经共同站在了新的起点,并准备着迎接新的挑战。今天的毕业典礼,我们与你们同庆,放手让你们到广阔世界中去驰骋,我们确信你们会成功,也殷切希望你们能运用获得的知识和批判能力去寻找我们尚未找到的答案。你们见证了母校第一个120年的辉煌,母校也期待着和你们一起书写下一个120年的新篇章!在奋斗的道路上,希望你们都能关注并支持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发扬川大人的光荣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最后,祝各位同学扬帆万里,一路顺风,事业有成!
(转自四川大学新闻网)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文来源: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8.06.2016 11:24
甘孜县师生代表莅临我校参观交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成都医学院
成都医学院4个专业顺利通过四川省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验收,1个专业验收为“优秀”四川省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
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成都医学院